网络作家的生存现状
网络文学不仅改变了商业网站的盈利模式,创造了新的营收增长点,也改变了大众的阅读模式。曾经,我们要从书本中汲取他人故事;如今,智能手机等终端应用大规模普及,上班前、休息中、睡前,阅读可以轻易实现。与上述改变保持密切关系的群体就是网络作家。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达到2.93亿。其中,以各种形式在网络上发表过作品的人数有2000万,注册过文学网站的写手也超过200万。从这一角度看,网络作家的数量已经远超过传统作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主力军。
随着网络文学和以其为IP改编成的影视剧作品进入市场,少数网络明星作家逐渐进入公众视野。网络文学不仅得到大众的追捧,也受到政府、主流文坛的关注。
尽管如此,网络作家的生存状态不一而足。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告诉《经济》记者,网络作家虽数量庞大,但能够单纯以此获得收入的作家只占少数。
“在整个网络文学生态中,能够以在线收费、线下出版和影视、游戏改编等途径,获得经济收入的人数约有10万人,其中能够职业或者半职业写作的约有3万到4万人。可以说,全职网络作家所占比例非常低,更多的是兼职。兼职网络作家从事的本职工作非常广泛,比如公务员、教师、军人、工人、农民等。”
采访中,《经济》记者认识了两位网络兼职作家——东书书和松子茉(均为笔名)。
东书书自2018年3月份入住商业文学网站,写网络小说也完全是出于爱好,因为各种原因,他不愿向《经济》记者透露本职工作。他说:“兼职作家也不是只签约一个商业平台,不同的平台采用的激励机制不同,有些平台有全勤奖,有些就只是按订阅算分红。”
松子茉的经历,恰好印证了东书书的话。她和丈夫都是公务员(丈夫职务更高),自己做网络兼职作家已有两三年,去年怀孕时期还能保持每天4000字的更新。
“不过现在孩子出生了,时间太少,暂时只能先构思。我的工作清闲一些,写网络小说是希望不要白白浪费太多时间,顺便赚外快。我同时签约了晋江文学和阿里文学,前者按分成给钱,更新得比较少;后者有保底(全勤奖),每天都去写。每天写四五千字算少的,高产作家写个八九千字没问题。”松子茉这样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还遇到一位专职网络作家“高楼大厦”,是起点中文网的白金签约作者。
高楼大厦今年38岁,山东淄博人,从事网络小说写作十几年。用他自己的话说,“能把爱好当职业,是我的幸运”。十几年笔耕不辍的回报很是丰厚。2017年,在第十一届网络作家收入排行榜上,他名列第十,当年版税为2100万元人民币,其广为人知的作品为《绝世天君》。
他告诉《经济》记者,“白金签约”作家就等于足球运动员去皇马踢球一样,是所有网络写手的追求,也是阅文集团发给的一张身份认证。在中国的整个网络文学领域,白金作家也就30人左右。“白金”这张名片能为作家带来什么呢?出于保密要求,他表示不便透露更多。
不过,高楼大厦倒是告诉了记者一个小故事。“我跟一个叫庄毕凡的作者在网上认识了10年,最近才见面,两个人都喜欢各种写作创意。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俩一夜没睡,聊小说聊到天亮。对我来说,这是最开心的了。”
陆琪则告诉《经济》记者,一位网络作家只要有一部明星作品,就不需要担心收入问题了。
“作为一般的网络作家,你有作品订阅的收入,有打赏来的钱,还可能有平台的奖励,如果作品红了,就可以卖版权(IP),影视、电视剧、游戏、出版社、电子书等,可以拆分为十几个版权,现在每个领域的IP都很值钱。所以你看,明星作家是不愁收入的。”
不过,陆琪也告诉记者,从普通网络写手到写出明星IP的作家,其中的门槛很高。正如高寒凝所说,“前500万字基本都是废稿”。按照每天5000字算,网络作家刚入行的前3年还是比较“惨淡”的。
资本:要青睐更要理智
上世纪末,博客盛行,但它只是“一个人的狂欢”。网络小说付费制度建立以来,职业群体迅速增长,演变成一群人甚至一个时代的“狂欢”。
IP原本是腾讯在游戏领域提出的概念,2015年被引入影视行业,并被市场和观众所熟悉。IP的介入,让整个网络文学产生了改变,大家逐渐认识到,网络文学也是互联网的流量入口,资本开始大规模涉足其中。BAT之后,小米、京东、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都开始接触该领域。
在资本的追逐下,网络文学IP的版权价格也水涨船高。受资本青睐,原本是件好事情,但是,资本也需要遵循创作的基本原则,不能只相信技术。
国内一家知名商业文学网站负责人刘晓(化名)告诉《经济》记者,互联网资本大举进军影视业,可以说在全世界独树一帜。在好莱坞,即使今天,资本也全部来自传统行业,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的身影。
“互联网企业决定网络文学的投资方向,本来也没问题。但是,有些人可能太过相信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忽略了创作的基本规律。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简称《三生三世》)为例,电视剧反响还可以,然后阿里影业决定拍成电影。通过计算,他们选择了流量明星,投巨资做了很长时间的宣传,电影还使用了很多特效。结果怎样?扑街了。为什么?因为《三生三世》这部作品的主线是感情,感情戏撑不起来大制作的商业院线电影。使用特效意味着很多钱,这要‘世界和平’类的主题才好啊。”
刘晓指出,互联网企业是依靠技术成长起来的,因而对技术有种天然的信赖。即便如此,也不可以违背创作规律。“不尊重文学或者影视创作的基本规律,最终只会被这个行业打脸。”
2017年,星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了商业文学网站万读,公司合伙创始人杨歌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投资万读,并不是因为它是网络文学平台,而是因为作为流量平台,它的增长和回报得到了我们的认可。投资公司不会因为网络文学发展得好,就去投资其中的企业;我们投资万读,也是做了很多前期调研的,并不是因为它是网络文学领域的公司;网络文学的未来到底如何,也不是我们一次投资能说清楚的。只能说,这次投资,是我们诸多投资中的一部分,而目前看,效果还不错。”
能否扛起中国文化出海的大旗
新中国成立以来,出于各种原因,中国的畅销书生产机制始终没能建立起来,也没有培养出一支创作力旺盛的小说作家队伍,更没有形成一个庞大的读者群。但是,这一切,都随着网络小说的盛行发生了改变。
邵燕君告诉记者,最早引爆中国网络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是《盘龙》。至今,该作品仍然是中国文学作品在西方文学界的代表作之一。
“2010年以后,中国网络文学就因东南亚图书出版商进入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这些国家在历史上曾受中国文化辐射,对国产网络小说接受度较高。但当时,日本、韩国等亚洲流行文化大国,仍对此反响平淡。2014年12月,美籍华人赖静平建立第一家中国网络文学英译网站Wuxiaworld(也是《盘龙》的刊登网站),被认为是中国网络文学在英语世界传播的开端。2015年、2016年,数百个中国网络文学翻译网站相继出现,但他们面临版权和译者缺乏等问题。2017年,上述规模较大的网站与国内网站合作,解决了版权问题,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邵燕君这样介绍。
尽管如此,我们也知道,网络小说长期存在几大问题:涉黄、抄袭、盗版。后两个问题,几乎是所有文学作品的通病,第一个却比较特殊。采访中,《经济》记者也发现,自出现以来,网络文学作品就是国家“扫黄打非”的重点整治领域。如此一来,中国的网络文学能够代表中国主流文化出海吗?
“为什么要主流文化才能出海?官方推广了几十年的主流文化,真的在海外取得应有的成果了吗?没有。政府每年都拿出钱,给高校的文学教授们去海外签售、推广的机会。但实际上,这些教授自己也知道,去了也是门可罗雀,尽管他们其中有的作品甚至在海外获奖。2014年以前,中国官方并没有从正面关注网络文学,后来发现这个‘野孩子’还挺能折腾,然后就开始‘调教’。如果希望中国的网络文学还能有下一个顺利的20年,政府最好少管一些,给它自由发展的空间。文化输出从来都是我们的弱项,现在终于有一个领域我们能够引起世界的关注,就先不要追究它是否主流了。你以为日本的动漫、御宅萌文化是他们国家的主流?最初也不是。日本政府长期推广寿司、相扑等,效果寥寥,后来发现‘嗯,动漫不错’,才开始转型。我们的国家和监管层也要有这个觉悟才好。”刘晓说。
2016年,中国网络文学总数达到11.6百万,预计2020年可达22.4百万,年复合增长率17.8%。2016年,新增网络文学作品1.9百万部,预计2020年可达3.2百万部,复合增长率13.7%。其文学题材也已覆盖200多个,超过传统文学。2013年,中国网络文学的市场规模为45.7亿元,且有望在2020年达到134.1亿元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