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财 经 >> 浏览文章

中国芯机遇

2018-06-01 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寇佳丽 王芳 黄芳芳 刘晓桦 陈希琳 李雪娇   加入收藏

    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崛起,主要得益于算法、数据和计算能力三方面的突破,而芯片为复杂的计算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AI芯片成为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AI公司的新壁垒?
 
    2015年,大量的AI初创公司都在GPU上做软件算法,然后集成到现成的服务器做落地应用,但地平线机器人的创始人余凯相信未来的趋势必须是软件和芯片一起做。
 
    “AI的应用要大规模落地,计算平台得要先做好。”余凯告诉《经济》记者,必须要跨过成本和性能的临界点,要足够低成本、低功耗、高效能。芯片是让AI从庙堂之高的云端服务走向更广泛行业的必由之路。
 
    “但那个时候我们的理念很难得到资本业界的认可。”芯片开发所需要的资金是摆在地平线面前最大的难题。2016年初,余凯把公司的管理层召集起来,开了整整两天的会,一点点地抠开发成本,算清楚最少要花多少钱才能把第一颗芯片做出来。
 
    直到2017年,谷歌的TPU芯片在AlphaGO上得到成功应用,业界才意识到芯片对于AI行业的重要性。如今,各个AI初创公司之间,软件算法的差异化正在拉平,同质化竞争不可避免,芯片已经成为新的竞争壁垒。
 
    “中国芯”有望弯道超车
 
    AI芯片越来越重要。但是它的定义一直以来都很模糊。那么,该如何定义AI芯片?
 
    AI芯片被称为AI加速器或计算卡,即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的大量计算任务的模块(其他非计算任务仍由CPU负责)。不同于传统芯片,AI芯片规模更大,结构更加复杂,运算能力更强。目前人工智能芯片已经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智能安防、智能驾驶、语音识别、消费类电子等领域。
 
    云知声联合创始人、IoT事业部副总裁李霄寒向《经济》记者解释:“从应用场景来看,可以将AI芯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云端,也就是数据中心,比如谷歌的TPU、英伟达的GPU等;第二类是设备端,比如电脑、手机、笔记本等;第三类是物联网服务器端,能深度融入生活场景,比如家庭能源管理、智能物流信息系统、智慧农业等,这类芯片在通用计算能力上稍弱,更加注重功耗和成本,但是它在终端计算能力方面要强一些。”
 
    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AI芯片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面向人工智能企业及实验室研发阶段的Training(训练)需求;第二类是通过云端提供服务的主流人工智能应用;第三类是面向设备端推理市场,如智能手机、智能摄像头、自动驾驶、VR设备等,都需要高度定制化、低功耗的AI芯片产品。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1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11亿美元,相比2016年的3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呈爆发式增长,这意味着AI芯片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李霄寒举例:“比如2017年空调总销量14170万台,在智能化的趋势下,智能空调的市场渗透率达22%,意味着对芯片的需求量极大。”
 
    目前人工智能正处于产业化的早期阶段,相当于所有的国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李霄寒认为,这为国产AI芯片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近日,国内的几家智能芯片设计公司相继发布了自主研发的AI芯片,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驾驶等不同领域,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科大讯飞的工作人员也向《经济》记者表示正在布局AI芯片。相比传统芯片行业,AI芯片在自主技术研发、建立芯片应用场景上与全球起步时间几乎同步,AI芯片领域蕴藏着“中国芯”弯道超车的机会。
 
    语音芯片赛道格局明显
 
    有国外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语音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91.7亿美元。语音识别向来被视为探索人工智能的方向,随着语音交互的涌现,诞生了一个新的行业——语音芯片行业。目前国内的芯片市场,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AI创业公司,都陆续宣布进军芯片领域的消息。
 
    目前国内语音芯片市场竞争生态多样化,其中大部分语音芯片公司在自主研发新架构的AI芯片。对此,声智科技CEO陈孝良认为,目前国内AI芯片厂商之间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在AI的三大赛道上,即语音、图像和自动驾驶方面,就有许多企业在参与芯片的研发,其中不乏一些新兴的芯片企业与传统的芯片企业。“估计芯片量产落地后,还没有国外厂商展开竞争,国内的厂商就先打起来了。”陈孝良笑道。
 
    那么,在语音AI芯片百家争鸣的形势下,如何才能突出重围?李霄寒归纳了以下四点:“第一,要有过硬的技术。在真正的落地之前要对算法不断地打磨,这样才能在具体的物联网场景里面做到最强。第二,要有明确的方向,并深刻地了解应用型场景和产品形态,在设计芯片时要有取舍,而不是奔着某一个指标就大干快上,而是在很多指标里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第三,要在供应链渠道、业界口碑以及客户资源方面有积累。尤其是在硬件方面,不经过几年的打磨很难取得客户的信任。第四,先发优势很重要。要远远地走在前面,形成强者愈强的态势。”
 
    在芯片热潮中回归理性
 
    陈孝良认为,要理性对待国产芯片。“在全球AI芯片的市场版图中,目前依然是欧美巨头的天地。”他还表示,国内芯片的痛点不在于芯片设计,而是芯片的工艺和生态建设,而这两个问题并非几家企业能解决,还需要国家更多的支持。
 
    华为荣耀总裁赵明也曾表示:“在芯片设计上,国内厂商追赶得很快,但设计的工具在美国。芯片设计是全球‘多国部队’在做,像华为的芯片研究,日本、美国、欧洲的公司都有参与。”
 
    对于未来中国在AI芯片上的发展,李霄寒提出两点建议:“第一,要在算法上有新的突破。希望未来中国能在AI算法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做到算法上的领先。第二,在AI芯片的设计上需要企业更多地深入到场景中,解决垂直场景下的问题。”
 
    中国要想在AI芯片赛道上跑得更快、更远,就要有打长期攻坚战的心态。“首先,应该理性地看待整个芯片产业的问题,抓住核心关键点,从长期战略来看待这个行业。其次,行业巨头应该发挥带头作用,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促进国内芯片生态的发展。最后,创业公司的资源有限,最重要的是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通过芯片研发带动公司的业务。”陈孝良如是建议。
 
0
上一篇: 郑庆东会见韩国江原道副知事郑万昊一行
下一篇:亚洲:危机也是一种指引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