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广通镇熙攘的农贸市场旁,一间小小的杂货铺开了三十余载。61岁的店主王开菊与儿子徐晶鹏这对母子搭档,不仅用勤劳与智慧托起两代人的生计,也在方寸柜台里悄然传出了一段“书香佳话”。
“国画重视气韵生动,构图讲究疏密结合,既要形似,更要神似。”聊起国画,母子二人总是意犹未尽。2000年起,王开菊开始接触国画技艺,年幼的徐晶鹏也在母亲的影响下开始了绘画启蒙。
2008年,刚从学校毕业的徐晶鹏辗转多个城市,创业未果,最终选择回乡经营小店。“母亲递来的画笔让我找到了新方向。”回忆往事,这位现任楚雄州书法协会理事的青年画师感慨万千。“母亲告诉我,其实国画最重要的都在画纸外,要热爱生活,善于观察。”
徐晶鹏正在进行国画创作。摄/黄飞云
在母亲的鼓励下,徐晶鹏重拾了纸墨和对生活的乐观,自学了各种绘画技法,将市井百态化作笔下的繁茂山川、花鸟虫鱼,二十余年间斩获多项艺术奖项。
2014年,母子二人于广通胜利楼成立了“凤鸣书画社”。十余年间,书画社以翰墨为桥,汇聚文人墨客于此共绘丹青,让这座百年古楼成为了小镇名副其实的“书画会客厅”。书画社则以古楼底蕴为依托,从母子二人的闲情雅趣蜕变为了拥有十余位画师的乡村书画团队,水墨涟漪也从案头宣纸延伸到了阡陌墙垣,无论是节日庆典还是美丽乡村建设,总能看见他们挥毫助兴的身影。
始终如一的用心经营,让母子二人的小店不仅在岁月沉淀中收获了口碑与信赖,更收获了门庭若市的热闹光景,母子二人也经常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楚雄州烟草公司数字赋能工作的深入推进,智能管理系统为这个艺术之家注入了新的活力。自从接入“云香印象”智慧管理系统,小店管理更加省事省心,智能化库存管理让繁琐盘点化作指尖轻点,大数据描摹的销售曲线指引着精准订货。王开菊得以伴着孙儿的稚嫩笔触细说画理,徐晶鹏的狼毫也挣脱了琐务羁绊,在丈二宣纸上纵情挥洒。
三十年的翰墨传承浸染着那方用了三十年的砚台,墨迹里浸透着柴米油盐的味道。徐晶鹏说:“画画的秘诀不在笔尖,而在心里装着多少乡亲们的笑脸。”这话和当年母亲教他用算盘记账时说的 “做生意得懂人心”分明是一个理。从艺术家的泼墨到广通镇的炊烟,老祖宗“诗书继世长,耕读传家久”的雅正家风就在算盘变扫码枪的日子里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文/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黄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