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草长莺飞时。在云南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烟区广袤烟田间,农机声轰鸣,一台台农机穿梭田野间,运苗、装苗、植苗……一株株嫩绿新苗有序地植入墒子间,为沃野披上了生机盎然的“绿装”。
科技赋能促高效
春耕作为农业生产的开端,承载着一年的希望。在农业栽种季走进蒙自市冷泉镇烟区,田野间随处可见各类新型智能农机大显身手。
蒙自市芷村镇白石岩专业化育苗工厂进行绿色防控。摄/李姝锦
“过去农业种植多以人工为主,翻地、起垄、覆膜的劳动量大。”冷泉镇合作社负责人白金勇介绍说,以前,农业种植全靠人力,存在着劳动强度大,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在蒙自市烟草专卖局和镇农机站的帮扶下,合作社引进了起垄打塘一体机、自走式覆膜机、自走式揭膜培土一体机、自走式拔秆机,提高了村民种植效率。
“以前,村里种植较分散,机械化程度又不高,各环节也没有专业化工人,种十几亩地就让人累得不得了。”泥都底村“职业烟农”韩亮有说,如今,起垄打穴、栽种都是机械化作业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多环节合作社的专业服务队提供服务,省工省力。
烟区进行机械化种植作业。摄/马丽菊
冷泉镇烟区田间地头农业种植机械化作业的景象只是蒙自市烟区积极推广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蒙自烟区借助烟叶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持续提升农业种植产能,并结合烟区实际通过多元拉动、机械运作、信息驱动、项目推动等,优化烟区产业结构,聚焦农艺农机融合,积极探索“小切口、高效力、深价值、广赋能”的农业数实融合新实践,增加多元化产业附加值,从而提高老百姓农业种植经济效益。
专业服务促增收
“烟叶生长点离膜口4~5 cm左右就得破膜掏苗,避免叶片被盖膜高温烫伤。”
“绿色防控促生产,土壤保育是基础。我们推行‘烟叶+玉米+大豆’‘烟叶+蜜薯+食用大豆’等粮烟经两年三熟轮作种植,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病虫源基数,进而促进农作物品质提高……”在芷村镇白沙坡村烟田里,一场技术培训现场会正在进行,当地烟叶工作站技术员边讲解边操作。
蒙自市芷村镇烟区田间多功能一体机进行翻犁起垄作业。摄/李姝锦
“如今,烟叶产业现代化融入传统农业,在通过科技赋能,村民种植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新变化。”技术员介绍道,近年来,当地烟区在生产组织方式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土地深耕翻犁、专业育苗、备耕备肥、大田管理、智能烘烤等种植全环节都是全方位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专业化服务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成效越来越明显。
“烟区发展的玉米、蜜薯、大豆、食用菌、菜蔬等多元化粮烟经种植产业,从育苗、种植、采收、烘烤到分级交售都需要懂技术的产业工人。”在当地育苗工厂打工的白石岩村村民刘红英说,近年来,通过合作社专业培训和自身技术经验的提升,在烟区种植基地务工一天也有100至130元的收入。
蒙自市冷泉镇烟区专业服务队进行烟叶移栽机械化作业。摄/童慧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是关键,服务是基础。近年来,蒙自市烟草专卖局把做实做精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助力烟农增收的一项重点工作,持续深化服务烟农具体措施,在探索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精准发力,助力烟区群众增产增收。目前,蒙自烟区已形成粮烟协同、产业配套、多业融合的新路径,积极推进烟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烟区群众致富,让乡亲们的“荷包”鼓又鼓。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李姝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