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经济新闻 >> 浏览文章

重估趋势有望延续 中国资产价格韧性显现

2025-05-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加入收藏

尽管受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冲击,但在过去的4月中,A股市场仍然表现出了足够的韧性。业内机构认为,中国资产重估的叙事仍在继续,显著的估值优势,以及中国经济坚实的基本面,将为A股市场中长期向上提供坚实的基础。

  A股市场韧性显现

  Wind统计数据显示,尽管面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4月份的21个交易日中,上证指数有15个交易日出现上涨,单月累计仅下跌了1.70%,深证成指下跌了5.75%,沪深300下跌了3%,A股市场整体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从市场成交来看,4月份A股日均成交金额为1.24万亿元,交投整体仍然相对较为活跃。

  业内机构认为,今年来的中国资产价格重估仍在继续。中金公司指出,中国资产重估叙事核心在于科技突破与地缘格局变化推动中国资产估值体系重构,这一过程以AI技术发展为催化剂,叠加全球资本再配置趋势,形成了“叙事驱动+基本面支撑”的双重逻辑。中国市场当下具备较多有利条件,使得资产重估能够延续。

  中泰证券则认为,4月人民币资产较有韧性,主要原因包括稳市政策的快速介入。A股和人民币汇率的快速下跌会深化悲观的经济预期,经济预期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资产价格,因此稳市政策能够预防负反馈螺旋。本轮稳市政策的规模和时效性较为罕见,反映出资本市场重要性的提升。该机构认为,除了科技产业的结构性突破以外,去年四季度以来,政策切实稳定了经济增长中枢,政策有效性得到验证。

  浙商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三季度以来,受利好政策带动,被动权益基金、两融资金和保证金余额持续涌入,为市场提供增量资金。被动权益基金由2024年三季度末的20297亿元,增加至今年4月22日的28532亿元,增加了8235亿元。两融资金从13739亿元增加至19155亿元,增量为5416亿元。保证金余额从22050亿元增加至25800亿元(截至2024年末),反映了市场较高的风险偏好。该机构指出,被动权益基金、两融资金和保证金入场,为市场提供了增量资金,表明市场情绪活跃,市场具有一定的向上动能。

  估值优势提升配置价值

  从全球主要市场估值对比来看,A股市场具备显著的估值优势。证监会主席吴清指出,A股市场估值水平实际上被业界认为仍处于相对低位。沪深300市盈率只有12.3,国内市场主要指数市盈率都明显低于标普500等全球主要指数。在全球市场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环境下,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和吸引力在持续提升。

  华西证券研究显示,截至5月4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的PE(TTM,下同)分别为14.21倍、24.40倍和29.18倍。其中,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均位于2010年以来的历史中位数附近,创业板指则显著低于历史中位数。相比之下,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的PE分别为24.83倍、36.57倍和27.43倍,均显著高于自2010年以来的历史中位数。

  从市场的回报水平来看,伴随着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入,A股市场的可投资性也在不断提升。平安证券研究显示,截至4月30日,A股约有3648家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年报现金分红方案或预案,合计分红金额达1.6万亿元,叠加中期分红,2024年度现金分红金额超2.3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银行、石油石化、食品饮料、通信、非银金融行业的现金分红金额居前。

  国泰海通指出,当前投资人对经济形势的认识充分,包括交易结构的出清,这是股市好转的重要前提。前期政治局会议与国常会均释放了以内部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的积极信号,相较于过去,政策的预期和展望更为连续和稳定。该机构认为,中国股市风险溢价有望系统性下移,而无风险利率下降与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将成为增量资金入市的关键力量。

  浙商证券也认为,2018年A股在内生性调整压力、极致市场分化、经济转型压力和资管新规等“多重约束”下,全年市场震荡下行。时隔7年,中国再次遇到关税冲击,与2018年相比,当前A股在微观结构、政策环境、经济内力、流动性和科技创新五大维度下更加乐观,市场或形成“下有支撑,上有压力”新格局。

  银河证券研究指出,当前国内科技产业加速崛起,叠加A股科技行业业绩改善,科技主题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今年以来,DeepSeek、机器人具身智能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为科技股带来了亮眼表现,未来技术进步与业绩兑现有望继续带动产业趋势向上,催生市场投资热潮,释放新一轮投资红利。

  基本面提供坚实基础

  资本市场最终是要反映经济基本面的,中国资产价格表现出韧性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坚实的基本面。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协同发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全年同比下降3.3%转为增长0.8%,扭转了自上年三季度以来企业利润持续下降的态势。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至2月份下降0.3%转为增长2.6%,企业当月利润有所改善。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1至2月份同比下降5.8%转为增长3.5%,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呈两位数增长,增速达14.3%。

  从微观端上市公司的业绩来看,也出现了探底回升的迹象。中金公司研究显示,2025年一季度A股盈利同比增长3.5%,非金融企业盈利增速明显触底回升。非金融企业资产增速经历9个季度下滑后,自2024年三季度的3.2%反弹至2025年一季度的3.9%,剔除房地产后增速反弹至5.6%。TMT板块一季度盈利普遍高增长,其中DeepSeek催化下,半导体及算力等相关科技领域维持高景气,电子盈利同比增长31.5%,细分光模块/元器件/半导体一季度盈利实现114%/50%/33%的高增长。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认为,关税扰动等事件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速度,高质量发展方向明确,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展望未来,中国正逐渐形成内需主导型的发展新格局,多重积极利好因素决定了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0
上一篇: 10+8+3!金融部门出台一揽子政策稳市场稳预期
下一篇:三部门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稳市场稳预期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