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家压力大,如何自我评测?
无论是福布斯的白皮书,还是各大身心健康研究中心的数据报告,抑或是互联网上五花八门的大事件和社会调查。这些都不言而喻地指明一个事实:当代企业家的压力大。
两个月前,笔者结识了一位同时控股4家上市公司,有待心理专家确诊的企业家。在做心理咨询前,他被8个人簇拥而来,形影不离。在短暂的50分钟咨询后,他又即刻赶往美国谈生意。这8个人既是他的高管,也是他的保镖,他们的职责就是防止他再次轻生。而因为身份与责任,无法停止的工作也不可分割地融入他的生命中。望着他的背影,笔者默默地祈祷,希望他只是个例而不是企业家群体的缩影⋯⋯
真正的企业家往往是见多识广,自信自强,处变不惊,永不言败!而恰恰也是这些优秀的特质,让他们只在其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后,才偶然出现在心理服务机构。即使他们不期而至,也会有企业家要给心理专家“上一课”。2018年底,一位资深心理专家为一名较有身价的企业家做咨询时,被对方盛气凌人的气势和保密设置的局限所影响,不得不中断咨询。
据国奥心理访客数据库统计,以企业家身份来做咨询的人只占到全部访者的5.6%,这个数据与社会需求比例明显失衡!归因很可能是由于“行业认知”。
即使很多企业家认为抗压能力是通往成功的必要元素,但笔者更愿意从心理健康的角度,为他们提供一些较为重要的自评环节。
第一,关注睡眠质量与时间。这是自测心理及躯体是否健康的首要警戒线。是否有持续两周睡眠不足或多梦迹象,或者有不尽如人意的感觉?
第二,对情绪自控力进行评估,留意自己情绪宣泄的对象及频次,以及情绪会否莫名低落。由于非理性的情绪变化和高压力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情绪的评估颇为重要。
第三,对烟、酒、成瘾性或依赖性食物、药物摄入量的评估,是否明显高于普罗大众?
第四,“食欲”对比之前是否有明显的减少或者增加,包括体重的忽然变化都应该引起注意,并进行身心健康指标的检查。
第五,高压力在第一阶段会影响脑力。因而,需要将记忆力、专注力及大脑易疲劳程度与一年前的自我评估进行对比,比较二者的差异值。
第六,对人、事、物的兴趣度进行评估。比如,兴趣度是否持续降低,是否对社交功能产生影响等。
第七,是否开始服用抗压、助眠等药物。是否容易产生不满感,甚至偶尔会有厌世感?
以上七点是企业家进行自我测评的基础。预防比筛查治疗更有意义,笔者希望读到此文的企业家依此预判自身的压力情况,再缓解压力。
适度的压力可以成就企业家的韧性。但经受超负荷的压力而不自知甚至麻木习惯,那么在后期身心症状出现时,干预和治疗必然会事倍功半。“未雨绸缪”不仅是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思考,更应该成为自己心理健康的战略要点。
作者简介:赵丰于桐,北京国奥心理医院董事长、香港优才专才协会心理健康中心主任、中国决策科学院脑科学研究院院长、日中脑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