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未来发展之路:低碳智慧康养


    我国的开发区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产物,它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市场经济的先试先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我国的开发区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取势而谋,顺势而为,才能使开发区不失往日光彩。
 
    我国的工业园区数量庞大,目前注册的有3837家,国务院批准的有230家,省级批准的有1019家。开发区种类繁多,有“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大学城”“影视城”等多种类型的开发区。这些开发区虽然设立了,可常常因为目的不明确,出现了一些空占资源而不具有生存能力的开发区,给当地的财政和民生造成负担。再加上开发区设立的门槛不高,无论是何种企业只要能给开发区带来些许利润,就都收下,这样导致一些污染性强的企业进入开发区,污染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不同类型的开发区,下一步将如何发展?怎样使开发区发挥应有的效能?
 
    首先要从开发区形成的基础条件考虑,同时考虑下一步真正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是什么。智慧创造了财富,文化艺术推动并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这是我国几千年以来沉淀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加快养老生态项目的整合是对我国民族医药、中医药的保护性的挖掘与抢救,民族医药中医药更是我国人民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可以造福全人类的宝贵资源。将生态小镇、田园综合体有机结合起来,才会有新的发展潜力。
 
    发展大型低碳智慧养老示范性基地,转移城市功能,结合生态旅游小镇转型开发区功能,可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其优势如下:
 
    第一,功能转型不难。开发区都离主城区不远,具备城镇配套功能,基础设施完善,容易打造生态智慧型养老模式。
 
    第二,转型养老压力不大。首先老人从心里接受,离家不远,就医方便,子女看望方便,离世了叶落归根。
 
    第三,方便设立中西医科研机构。大医院专家教授愿意出诊,来去方便,方便慕名而来外地病人前来就诊,缓解看病难。
 
    第四,能快速拉动人气,繁荣商业。融入文化旅游,允许民族医药、中医药挂牌出诊,各开发区率先营造大健康的氛围。
 
    第五,以金融流转盘活资产,招商民营企业参与投资。政府转换功能,转换资本手段,利用商业股权模式,获得民间资本介入。
 
    第六,建立智慧型养老模式、生态慢城。
 
    总之,我国开发区的设立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加强的今天,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外开放的脚步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开发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开发区面对自身多年来出现的实践性问题要勇于面对,必须改进的是一产二产向三产逐步转型,把低碳智慧文旅康养融入开发区的建设之中,在新时代下继续发挥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