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富国委内瑞拉为何深陷危机?


委内瑞拉的通胀率飙升,街头抗议群情激愤 来源:新华社
 
    2018年7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更新对拉丁美洲地区的经济预测时表示,“到2018年年底,委内瑞拉的通胀率将飙升至1000000%”。实际上,委内瑞拉当月的通胀率就已经达到了82700%,加之上半年该国物价飙升460倍,一系列经济衰退的信号接连牵扯出众多问题:委内瑞拉与美国的爱恨情仇、左右翼政党的轮番上台、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以及国有化浪潮对经济的影响等。
 
    美国为何落井下石
 
    9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演讲时宣布,将对委内瑞拉实施制裁。根据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的声明,制裁名单包括委内瑞拉总统夫人、副总统等个人和组织机构;美国将冻结上述被制裁对象在美国司法管辖范围内的财产或收益,并禁止美国个人和企业等与之交易往来。
 
    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以委内瑞拉举行制宪大会选举、提前进行总统选举为由,多次对该国实施制裁,马杜罗(委内瑞拉现任总统)和其他多名政府高官均在制裁之列。特朗普甚至表示,不排除对委内瑞拉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
 
    经济状况已经令这个国家焦头烂额,美国政府又为何步步紧逼?
 
    美洲一共有35个国家,美国和加拿大组成北美,其余33个国家组成拉丁美洲。拉丁美洲国家在政治上有一个共同点:左翼政党和右翼政党轮番执政。其中,右翼政党比较亲美,左翼政党在意识形态和政治纲领上比较反美。
 
    1999年2月,乌戈·查韦斯(委内瑞拉前总统,任职时间为1999年2月2日至2013年3月5日)出任总统,带领委内瑞拉的政治从偏向传统右翼的立场转向左翼,也带来委内瑞拉和美国关系的巨大转变。
 
    “查韦斯上台后,提出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虽然这个概念到底包含什么,他们自己也没能说清楚,不过其中有些内容还是可以确定的,比如反新自由主义,代表底层民众提出发展国家的思想和方针政策,在改革过程中更多地站在本国中下层民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教授王萍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
 
    新自由主义倡导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多数国家奉行古典自由主义政策,追求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和自由市场,认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将对其形成阻碍。20世纪30年代以后一直到70年代,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的国家干预主义逐渐占据主导地位。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多陷入经济危机和萧条,凯恩斯主义也无法提出有效的对策,新自由主义伺机而起。
 
    20世纪80年代前后,撒切尔出任英国首相,里根就任美国总统,英美两国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和政治政策。在经济上,新自由主义主张经济最大程度地自由化和尽可能地私有化;在政治上,该思潮推崇政治与文化的一体化,推行欧美式的多党制与民主化。
 
    很长一段时间里,拉丁美洲成为新自由主义的试验场。查韦斯的上台,打断了上述主义在委内瑞拉的广泛传播,其中一点与美国息息相关,即对委内瑞拉石油行业的国有化改革。
 
    “对石油行业的国有化直接影响了美国在委内瑞拉的既得利益。查韦斯上台以前,委、美的石油联系根深蒂固。自从委内瑞拉成为全球主要石油生产国与出口国后,美国一直是其非常重要的石油投资和贸易伙伴。美国对外购买石油的重点区域也从中东转移到委内瑞拉。20世纪90年代中期,委内瑞拉成为美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源头,美国对委内瑞拉石油行业的投资也非常显著。查韦斯上台以后,坚决推行石油国有化,由国家控制石油企业,把外资赶出去,拿回石油主权。从已经披露的消息看,我们甚至不确定该国是否曾对外资企业进行过补偿。”王萍这样强调。
 
    从意识形态到经济利益,查韦斯执政时期的委内瑞拉均“违背”了美国意愿,怨恨的种子就此种下。查韦斯之后,马杜罗上台执政,继承了前者的治理方针与理念,美国与委内瑞拉的关系也就延续了以前的趋势,双方的紧张状态长期未有转机。
 
    近期,美国对委内瑞拉的制裁也只是此前制裁的延续。2017年8月下旬,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要对委内瑞拉实施金融制裁,禁止美国金融机构参与委内瑞拉政府和国有的委内瑞拉石油公司新的债务和股权交易,禁止美方机构参与委内瑞拉公共部门现已发行的部分债券交易。
 
    对于最新制裁,马杜罗于2018年9月25日进行回应,指出美国对委的制裁“非法且无用”,恰恰证明委内瑞拉人民有坚持革命的勇气。马杜罗说:“美国仍然认为他们能够对这个世界指手画脚,但他们错了。”
 
    对外贸易的限制难以改变
 
    即使没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提醒与预测,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也早已“病入膏肓”。近日,英国《卫报》报道,委内瑞拉当地许多人已买不起食物和药品,超市货架空空如也,《纽约时报》则指出,该国通胀率在今年8月中旬就已达到了32714%,物价飞涨,社会问题严重。
 
    有观点认为,委内瑞拉目前的经济萧条和其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后者对前者的制裁不无关系。如果我们从委内瑞拉多年以来的海内外市场、出口结构、金融政策去分析,就会发现,“美国因素”也只是一部分。
 
    “我们只看到了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整个拉美地区经济形势都不太好。只要美国一回收美元,拉美就要放血,几乎毫无例外。为什么?因为拉美国家严重依赖美元的流动性,甚至可以说,没有美元,拉美国家自己的货币都运转不起来。委内瑞拉央行每年都要印刷很多玻利瓦尔(该国本币),关键是自己印刷的钞票没有人使用,连委内瑞拉自己人都更喜欢、信任美元。目前该国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需要追溯委内瑞拉曾经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构建,甚至要从拉美国家的地理位置说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教授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
 
    2011年12月3日,拉美地区33个国家在委内瑞拉的首都加拉加斯成立了拉美共同体(全称“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旨在就该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重大议题进行磋商,协调立场,深化拉美一体化进程,促进地区发展。拉美共同体的出现,明确了拉美33个国家的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对加拿大和美国的排除。
 
    事与愿违。从19世纪初开始,拉美就无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至今也没能形成统一大市场,“拉美是美国后院”的说法也的确事出有因。
 
    整个美洲的历史实际上是一起书写的,国与国之间的独立、发展先后没有欧洲各国那样区别明显。美国独立后,拉美各国也逐渐摆脱欧洲的殖民统治。1823年,美国时任总统詹姆斯·门罗发表国情咨文,表明美国当时的观点:要求欧洲列强不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的主权事务;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相关战事若发生于美洲,美国将视其为敌意行为。此次宣言彰显了美国在美洲大陆控制权上的外交政策,后被称为“门罗主义”。
 
    “门罗主义就是要把拉美当成后院,划归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当时的美国并不比拉美国家强多少,独立后还没来得及发展什么,仍是农业国,但美国政府之所以敢做上述决策,是因为他们清楚,地理位置令拉美无法形成统一大市场。”贾晋京这样告诉记者。
 
    拉美地区面积较大,但中间大部分为亚马逊河和安第斯山脉(南北走向,全长8900多千米,世界最长山脉),人群多聚居在东西海岸,其他地区人烟稀少。该地理布局隔断了拉美东西两侧的国家,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对拉美国家来说,向北走才是可行的,而北方是美国。从这个角度说,在美洲,美国的贸易优势是天然的。内战结束后,美国政府急于修建连接国内各端的铁路系统,促进内部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也是基于这一点。
 
    “这就等于说,美国有大市场,拉美国家没有,而且拉美国家之间的联通性也不好。因此历史上,每次美国政府搞产能输出或产能扩张,最先找的都是拉美国家。说拉美是后院,一点儿不假。”贾晋京如此强调。
 
    与美国形成紧密的贸易关系,自然少不了使用美元,何况美元本身长期属于强势货币。这对包括委内瑞拉在内的全部拉美国家而言都是事实;而委内瑞拉的情况,要更加特殊一些。
 
    成也石油,败也石油
 
    委内瑞拉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2018年3月份数据显示,石油出口占委内瑞拉出口总收入的80%左右;从2017年年初的数据看,委内瑞拉政府收入的近50%源于石油产业。可以说,石油资源为委内瑞拉的社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2011年,在前总统查韦斯的支持下,委内瑞拉启动马格纳储量项目(Magna Reserve Project)调查奥里诺科河石油带储量,探明该国石油储量位居世界第一。
 
    1998年,查韦斯(1998年12月当选)首次当选总统时,国际油价正处于历史低点(1998年年底到1999年年初,国际原油价格一度低于10美元/桶)。接下来的10年里,国际油价在波动中持续上升,直至2008年原油价格崩盘前,原油期货价格攀升至147.27美元/桶,为委内瑞拉带来了巨大的出口盈余。
 
    “查韦斯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地对能源部门进行改革。油价高涨加上石油企业收归国有,对政府而言,等于财政收入的明显上涨。遗憾的是,这部分石油收入,很少用来投资再生产,也没有放到石油行业去提高生产技术和水平。查韦斯总是站在社会底层思考问题,他用这部分资金来提高社会福利,大把撒钱,用来支持廉价住房、免费的公共医疗和教育以及各种工作保险和补贴。对大部分民众而言,这样的生活很幸福;对企业,这是不幸的。”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院研究员李仁方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
 
    国有化意味着国家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所难免。更为遗憾的是,出口石油换来的收入没能用来为本行业升级换代,为以后的石油生产埋下了隐患。
 
    “很多人认为,挖石油就跟挖矿似的,技术含量不高。实际上石油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不管开采还是冶炼,都需要重资本和高技术。委内瑞拉多生产重质油,与普通石油相比,其开采、运输和提炼环节成本更高,需要资金来不断提高技术、更新设备。查韦斯没有这样做,导致该国石油行业以后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2014年,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仅排世界第九,石油产量也降低到250万桶/日,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最低生产水平。”贾晋京这样告诉记者。
 
    查韦斯执政时期,高企的油价还能够支撑委内瑞拉政府的改革与社会政策。2008年以后,国际油价不断下行,一度触及33美元/桶。2013年4月,马杜罗上台执政,表示要继承“查韦斯路线”。此后,政府收入锐减,财政赤字攀升,央行不得不大量印钞,通货膨胀自然飙升。
 
    2016年2月,委内瑞拉央行公布数据显示,委内瑞拉通胀率在2015年达到了180.9%,远超上一个历史高点(1996年的99.9%),餐饮、住宿、烟草和食品以及非酒精饮料行业均呈现很高的通胀表现,国内生产力明显下降。
 
    随后两年里,玻利瓦尔持续贬值,民众收入大幅下降,失业率不断上升,加上资本外逃,委内瑞拉的外汇储备岌岌可危,反过来再加剧本国货币贬值,刺激通胀率上涨。可以说,今天委内瑞拉的经济状况,源于十几年前政府的决策和选择;而近期令人恐慌的通货膨胀率,也只不过是2015年表现的延续。
 
    马杜罗任内,政府试图通过印钞来弥补不断扩大的预算缺口,但除了继续推升通货膨胀率,也没有其他效果。对于玻利瓦尔,委内瑞拉民众只想早早脱手。近年来,委内瑞拉央行等官方机构已陆续停止公布国内的宏观经济数据。
 
    访华引关注
 
    “实际上,委内瑞拉的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国家经济不能多元化发展,一旦支柱产业出现问题,整个国家都会遭受牵连;不切实际的高社会福利,对财政和经济都会产生巨大压力;市场在国家经济中发挥作用的程度以及国有化的限制,需要被明确;政府或央行不能放任超发货币的冲动。委内瑞拉属于比较极端的状况,它有上述全部问题;有些国家可能只存在一两个问题,但也需要提高警惕。”李仁方说。
 
    2018年9月13日至16日,马杜罗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消息甫出,立刻引来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西方媒体宣称,马杜罗此次访华,是专门为了寻求援助与贷款的,甚至不断炒作中国之前对委内瑞拉的贷款是“一笔坏账”。
 
    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所长王友明表示,在当前时刻,中国邀请马杜罗访华,是表示对委内瑞拉的支持;委内瑞拉目前的确遇到困难,但中委合作完全是正常的经贸往来,是市场化合作,中委之间的“石油换贷款”模式是有成效的。
 
    浙江外国语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唐俊则告诉《经济》记者,中国很可能会继续贷款给委内瑞拉。
 
    “不管是什么样的合作模式,能够换来真诚就好。美国和委内瑞拉的关系这么糟糕,但根据美国能源署的数据,前者依然是后者的最大石油进口国,美国对委内瑞拉的制裁也没有涵盖石油领域。中国也要谨慎才好。”唐俊如此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庞中英教授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研究委内瑞拉经济的过去和现在,会发现很多问题,石油只是一个方面。“中国距离委内瑞拉非常远。单纯从学术上说,继续投资委内瑞拉、认为这个国家会再次兴起的想法,很可能需要仔细推敲。不管损失多大,中国还是先洗干净手撤出比较好。”
 
    链接
 
    长期以来,通货膨胀并未真正远离委内瑞拉。
 
    1958年以后,委内瑞拉开始实施以两党制为基础的民主政治。依赖石油的经济发展的确为民主化进程带来动力,但是,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也给该国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油价的暴跌,委内瑞拉经济陷入不稳定状态。
 
    1989年,该国发生前所未有的大通胀,高达81.1%。
 
    1998年,查韦斯掌权,实施聚焦穷人需求的惠民政策,并对包括石油在内的战略化产业进行国有化(即政府持股60%以上)。
 
    2003年,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及其政府实施刚性汇率和价格管制政策,固定汇率为1美元兑6.3玻利瓦尔。固定汇率刺激了黑市交易,在黑市,兑换1美元的价格是官方价格的9倍。
 
    2013年,查韦斯去世后,马杜罗接任总统一职。
 
    2013年11月,马杜罗下令全国家电卖场大幅减价,并称要逮捕拒绝执行该命令的店主。
 
    2014年12月,委内瑞拉央行停止公布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反映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
 
    2015年1月中旬,委内瑞拉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该国每桶原油的平均销售价格只有47.05美元,不到2013年平均价格的一半。
 
    2015年2月,委内瑞拉政府再次把美元兑玻利瓦尔的汇率绑定为1:6.3。但此时在黑市上,1美元大概可以兑换150玻利瓦尔。
 
    2015年5月,玻利瓦尔崩溃,委内瑞拉通货膨胀高达100%。分析人士猜测,实际情况或许更糟糕。黑市汇率数据显示,委内瑞拉当时的通胀率已经达到了510%左右。
 
    2015年12月,委内瑞拉央行订购了100亿玻利瓦尔,为流通中总现金数量的两倍。当时,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每年也不过印80亿欧元的钞票。
 
    2016年1月15日,委内瑞拉政府宣布国家进入“经济紧急状态”。当天,该国央行公布,2015年前9个月委内瑞拉的经济萎缩了4.5%,同期通胀率上升至141.5%。
 
    2016年2月,为应对高通胀和经济衰退,委内瑞拉政府将汽油价格上调了近62倍。这是自1997年以来该国首次提高汽油零售价。
 
    2017年3月,由于恶性通胀太惊悚,委内瑞拉停止公布M2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