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产业扶贫实现乡村振兴
果业是陕西农业中最大的产业,早已成为市、县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陕西省的气候、地理等自然生态条件适合于果业的发展,果业的效益也比较稳定、比较高。尤其是苹果和猕猴桃,以1100万吨和130万吨的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全世界的苹果7个中就有1个是陕西苹果。
六大板块开展扶贫新模式
通过近30年的努力,陕西果业对农村脱贫致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由省委省政府组建、2016年10月揭牌成立的陕西果业集团发挥企业优势,用市场的手段来推动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也吸引了中经宏熙(北京)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一些资本的注入。
陕西果业集团总经理高建国告诉《经济》记者,为达到短期能“解渴”、长期能“造血”的目标,也为农民能真正长久实现脱贫致富,围绕果业的发展,陕西果业集团谋划了六大板块。
第一是种苗。果树和其他农作物不一样,如果一次栽好以后,则是二三十年的收益期;一旦栽错,果树之后二三十年的产出就毁了,因此需要建设种苗基地。
第二是示范基地建设。用标准化的生产技术来进行栽果树、挂果树,给老百姓立标杆。
第三是融资。这涉及果业投入品种的问题,直接影响果品的质量,影响消费,另外使用的肥料、农药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是出厂、加工。果品要有特殊的保存手段,要建立冷库、气调库,保证果品的新鲜完整。
第五是果品销售。帮助老百姓把苹果卖出去才能体现效益。
第六是科技。要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包括一些技术的研发。
四项工作推动产业扶贫战略
高建国表示,既要带动产业发展,还要突出脱贫攻坚,为此,陕西果业集团实施了几项重点工作。
第一项是在全省建成10万亩产业扶贫基地,在贫困地区流转土地,建立苹果园、猕猴桃园等,农民不仅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也可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得收益。建立了一种当时能“解渴”、长远能“造血”的扶贫机制。
第二项是在产果区建立10万吨气调库和冷库。相对贫困的老百姓建不起果库,就可以以低廉的价格放到陕西果业集团的果库保存,从而让苹果保值。
第三项是打造五个大数据平台,为当地政府和老百姓服务。其一,在西安建立有专家、科技、果农、果品、市场等信息的大数据平台,各县是服务站,在全省拓展;其二是电商平台,销售的商户和果农通过平台对接,甚至消费者也可以介入,农民可以提供相关信息,可以预售;其三是品牌推荐平台,把陕西所有品牌通过平台向全国、全世界推广;其四是品牌店陕果集市,荟萃陕西的名牌水果;其五是产销服务平台,建到农村、乡镇,提供技术服务、农资配送、果品促销等。陕西果业集团为产业和农民服务的切入点就是做平台建设。
第四项是建产业园,谋划“五个产业”。一是种苗产业,把全世界的优良品种引进、筛选、繁育,建实验室、专业的种园、无病毒采水库;二是科技支撑产业,可以转化成果、研制新产品;三是农资产业,在铜川建立核心区集散地,可将全省的农资都在此地销售,辐射陕西果产方圆200公里,配送方便;四是物流产业;五是加工产业,一些次果可以做果汁、果醋、果干等。
自从2015年10月正式揭牌成立后,陕西果业集团服务范围涉及9个市、28个县,帮助了3万多贫困人口。
不仅如此,陕西果业集团安塞公司在评估产业扶贫基地建设的实践中,也探索总结出了土地流转、建园还果、借地还树、托管经营、承贷分红、科技服务六大模式。目前,已建成苹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9719亩,涉及安塞4道川6个乡镇,盘活了土地资源,创新了产业扶贫模式,推动了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产业扶贫真正要起到作用必须找到扶贫的切入点。高建国表示,要用产业留住人,让农民觉得在农村发展是有前途的,在自己家工作并不亚于到城市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