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创新含义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当今环境下呼吁“工匠精神”,至少有三重含义,一是重启,二是革新,三是助推,以革新的工匠精神助推创新。
 
    为什么讲“重启”?其实工匠精神缺失已是多数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一旦把追逐数量和规模当作至高无上的目标,要求大批量、高速度、无差别地产出,就很容易忘却“精益求精”的操守,悖离“精工出细活”的尺度。好在,随之而来的品质滑坡、山寨泛化,终于警醒了有良知的国人和有远见的企业。
 
    要“革新”什么?实际上,现代人对“工匠”的看法是有分别的。一是当作一种手工技艺,认为其必定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式微;二是视为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用行政、法律和教育等形式加以保护;三是立足当下的社会和经济环境,重新审视工匠的当代价值,主要视之为一种持续的精神。如果持第三种看法,有两方面的改变就势在必行,一方面,突破传统工匠精神主要针对手艺人群体的想法,将它上升为一家企业的做派、一个民族的态度;另一方面,要把这种精神拓展到其它劳动领域和职业中去,例如医生、教授、艺术家、程序工程师等。说到底,现代工匠精神应当是一定社会群体共同追求的境界,即对技艺的专注胜过对盈利的执着。
 
    工匠精神和创新怎么关联?中国人讲工匠,必定提到鲁班、《开工天物》,突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出神入化的造诣。美国人定义“美国工匠就是一群不拘一格、依靠顽强意志和不屈劲头,以发明和创新改变世界的人”,福奇的《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列出一连串美国工匠,包括本·富兰克林、萨缪尔·摩尔斯、查尔斯·古德伊尔、爱迪生和怀特兄弟等,福奇说“发明创新”就是工匠的核心。从这个层面看,工匠精神和创新是通过人性相互关联的,执着于某类事物,好了还要再好。
 
    所幸的是,我们周围已经有了如华为、格力、海尔、万科、联想和三一重工等不凡的企业,它们开始反省自己走过的道路,培育工匠精神,在恪守业界良心的基础上,在世界平台上锐意进取、持续创新。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再往前走,中国企业不能搞机会主义了,必须扎扎实实的,以那种非常精益求精、讲究责任、追求品质的工匠精神做好自己,做好产品”;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说,“规模和数字至多保你性命、让你不死,工匠精神却可以让你生得滋润、活得健康”,万科强调工匠精神,真正锤炼的不仅是产品和服务,更要锤炼企业的品行,锤炼每个万科人的匠心!
 
    经过商界、学界和媒体的持续关注,工匠精神终于成为我们顶层战略的组成部分。接下来,要融入血脉,成为世代中国人的禀性;化作行动,成为未来中国制造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