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报道】感受契丹文化 发展冬捕经济
进入寒冬腊月的沈阳气温骤降,却挡不住人们北上康平观看卧龙湖冬捕的热切心情。在第四届康平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上,品福鱼汤、看捕鱼、赏捺钵、玩冰雪、逛辽街,亮点纷呈。大辽第一锅宴请万人免费喝鱼汤,已经成为人们对冬捕节唇齿留香的美好记忆。
本届冬捕节从1月16日持续到2月28日,古法捕鱼持续到2月5日,共有7场日捕,11场夜捕,将在前三届的基础上再次升华,以“一湖”“一城”“一街”三大板块,融入“大辽捺钵文化”和“辽河渔猎文化”,以艺术再现大辽捺钵盛景及北方传统的古法捕鱼为主要内容,打造具有“体验冬捕+穿越大辽+冰雪狂欢+年货采购”等八大靓点活动为体验的全国性冰雪旅游活动。
开幕式上,震撼壮观的大辽皇家捺钵祭祀仪式拉开帷幕,生动再现了当年大辽皇族率领群臣古老的祭祀大典,包含祭祀天地、祭祀圣祖、拜日取火等环节,展现了古老的渔猎民族在冬捕前祭湖醒网、采捕头鱼等传统仪式。几十位渔民在经验丰富的鱼把头带领下进行祭湖、醒湖仪式之后,马拉铰链徐徐拉出2000米大网,冰面腾鱼的壮观场面展现在中外游客面前。
鱼把头带领渔工们祭湖醒网后,亲自观冰选位开捕头鱼。经过仔细的勘探,一条硕大的鲤鱼破冰而出,成为本届卧龙湖冬捕节的好运头鱼在现场,头鱼拍卖引得围观群众阵阵欢呼,14.5公斤重的头鱼最终以28万元的价格成交。而拍卖所得,依然像往届一样,全部投入到对卧龙湖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去。
在冬捕节现场,世界最大的三足铁锅——“大辽第一锅”再次烹煮数百条卧龙湖有机锶鱼,重现大辽民族捕得头鱼大宴群臣使节的盛大场景,为八方游客炖煮起鲜爽美味、免费品尝的“福鱼汤”,共同分享福气和好运。据了解,开幕式当天,共烹煮888条鲜鱼,现场免费发放12000碗。
开幕式当天,戴着白色大高帽的厨师孙国成站在大辽第一锅前,细心地向助理们和志愿者们交代各种注意事项。鱼汤尚未熬成,雪墙外已有数百人排起了长队。
“888条共重4440公斤的鲜鱼一股脑全都倒进这口大锅里,光水就放了17吨,熬了20多个小时,鲜美得很。”孙国成师傅介绍称,这口大锅里放的作料是药膳锅,有滋补的功效。
从鞍山特意赶来的张先生向记者表示,“大辽第一锅”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其营养,更想沾沾它的福气和运气。
冬捕节不仅成为辽宁北部地区独具特色的冬季旅游品牌,也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窗口,是对于绿色经济、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有益尝试,不仅改变了既往荒废资源的恶疾,更使其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力量。据了解,本届“康平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由沈阳市旅游局、中共康平县委、康平县人民政府主办。
卧龙湖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二大内陆平原淡水湖,素有“塞北明珠”之称,湖中鱼总存量达1000万公斤,还拥有极为少见的含锶鱼种。“卧龙湖冬捕”早在辽金时期就被誉为一大奇观。如今,每月1月份的卧龙湖冬捕节,已经成为康平乃至沈阳冬季冰雪活动奇观,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据统计,仅在开幕式当日,卧龙湖生态风景区接待的游客就有5.2万人,车辆2万余台,接待旅行社22家。
“今年的卧龙湖冬捕节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市场化程度高,实行市场化运作,游客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冬捕节门票;第二是游客构成发生变化,以往几届大多是当地人,今年外地游客比例达到了65%,还有不少外省游客,说明卧龙湖冬捕节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康平县卧龙湖生态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让全国消费者能第一时间内品尝到新鲜的卧龙湖鱼,卧龙湖与京东冷链物流展开合作,充分保证高效冷链配送,真正实现从捕捞到餐桌72小时快速送达服务。
卧龙湖相关负责人表示,生鲜本身是季节、地域性非常明显的品类,卧龙湖鱼对冷链物流要求更高,需要在仓储、分拣、运输、到分站、终端配送等方面做智能化的动态调度,提升冷链运输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损耗。

卧龙湖冬捕感受契丹人的神秘色彩
本届冬捕节从1月16日持续到2月28日,古法捕鱼持续到2月5日,共有7场日捕,11场夜捕,将在前三届的基础上再次升华,以“一湖”“一城”“一街”三大板块,融入“大辽捺钵文化”和“辽河渔猎文化”,以艺术再现大辽捺钵盛景及北方传统的古法捕鱼为主要内容,打造具有“体验冬捕+穿越大辽+冰雪狂欢+年货采购”等八大靓点活动为体验的全国性冰雪旅游活动。
开幕式上,震撼壮观的大辽皇家捺钵祭祀仪式拉开帷幕,生动再现了当年大辽皇族率领群臣古老的祭祀大典,包含祭祀天地、祭祀圣祖、拜日取火等环节,展现了古老的渔猎民族在冬捕前祭湖醒网、采捕头鱼等传统仪式。几十位渔民在经验丰富的鱼把头带领下进行祭湖、醒湖仪式之后,马拉铰链徐徐拉出2000米大网,冰面腾鱼的壮观场面展现在中外游客面前。
鱼把头带领渔工们祭湖醒网后,亲自观冰选位开捕头鱼。经过仔细的勘探,一条硕大的鲤鱼破冰而出,成为本届卧龙湖冬捕节的好运头鱼在现场,头鱼拍卖引得围观群众阵阵欢呼,14.5公斤重的头鱼最终以28万元的价格成交。而拍卖所得,依然像往届一样,全部投入到对卧龙湖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去。
在冬捕节现场,世界最大的三足铁锅——“大辽第一锅”再次烹煮数百条卧龙湖有机锶鱼,重现大辽民族捕得头鱼大宴群臣使节的盛大场景,为八方游客炖煮起鲜爽美味、免费品尝的“福鱼汤”,共同分享福气和好运。据了解,开幕式当天,共烹煮888条鲜鱼,现场免费发放12000碗。
开幕式当天,戴着白色大高帽的厨师孙国成站在大辽第一锅前,细心地向助理们和志愿者们交代各种注意事项。鱼汤尚未熬成,雪墙外已有数百人排起了长队。
“888条共重4440公斤的鲜鱼一股脑全都倒进这口大锅里,光水就放了17吨,熬了20多个小时,鲜美得很。”孙国成师傅介绍称,这口大锅里放的作料是药膳锅,有滋补的功效。
从鞍山特意赶来的张先生向记者表示,“大辽第一锅”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其营养,更想沾沾它的福气和运气。

在冬捕节感受大辽契丹文化
冬捕节不仅成为辽宁北部地区独具特色的冬季旅游品牌,也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窗口,是对于绿色经济、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有益尝试,不仅改变了既往荒废资源的恶疾,更使其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力量。据了解,本届“康平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由沈阳市旅游局、中共康平县委、康平县人民政府主办。
卧龙湖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二大内陆平原淡水湖,素有“塞北明珠”之称,湖中鱼总存量达1000万公斤,还拥有极为少见的含锶鱼种。“卧龙湖冬捕”早在辽金时期就被誉为一大奇观。如今,每月1月份的卧龙湖冬捕节,已经成为康平乃至沈阳冬季冰雪活动奇观,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据统计,仅在开幕式当日,卧龙湖生态风景区接待的游客就有5.2万人,车辆2万余台,接待旅行社22家。
“今年的卧龙湖冬捕节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市场化程度高,实行市场化运作,游客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冬捕节门票;第二是游客构成发生变化,以往几届大多是当地人,今年外地游客比例达到了65%,还有不少外省游客,说明卧龙湖冬捕节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康平县卧龙湖生态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让全国消费者能第一时间内品尝到新鲜的卧龙湖鱼,卧龙湖与京东冷链物流展开合作,充分保证高效冷链配送,真正实现从捕捞到餐桌72小时快速送达服务。
卧龙湖相关负责人表示,生鲜本身是季节、地域性非常明显的品类,卧龙湖鱼对冷链物流要求更高,需要在仓储、分拣、运输、到分站、终端配送等方面做智能化的动态调度,提升冷链运输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