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报道】配送员:莫道寻常不寻常


 

 
    “也许你眼中的不寻常,在我们看来都是寻常的事。”

    阳光下,在二环内一个京东配送站点内,站长刘杰(化名)告诉我,配送是一项自由而又枯燥的工作。

    每天早上不到七点,站内十来个配送员从京东配送卡车上卸下货物后,根据自己的配送区域分拣大大小小的包裹。“每个人都清楚其他人的配送区域,相互分拣包裹,如果只管自己的包裹会累死的,团结合作也很重要。”刘杰微笑着说。

    刘杰主要负责站点运营,收发公司邮件,并向手下的配送员宣导公司的新业务、动态等。去年,刘杰也是一名普通的配送员,曾经也做过某公司的职员,但配送员的工作虽然要经历酷暑严寒、雨打风霜,但最吸引他的是那份自由,分配的活儿做完了,可以听歌、玩手机、睡觉,不受管束,自由自在。

    一年前的他曾在南五环的站点当配送员,当时京东的站点与邮政、顺丰快递等几家快递的站点相邻,红、绿、黑不同颜色,也代表了不同的风格。“邮政是快递行业的老大,按点下班;顺丰除了送快件还要收件,快递员便伏在车旁填单子;我们还好只送不收。”

    正说着,一位配送员从站点拿着一个小包裹,骑上一辆黑色电动车走了。“那是私有财产,我们也是有车有房,只不过车是三轮车,房是租的房。”刘杰自嘲地说,但我听得出这句玩笑话里没有酸爽,有的只是对生活的一种乐观。

    那天中午天清气朗,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几名配送员一边吃着盒饭,一边谈笑,还有一位来自安徽的配送员拨通电话:“您好,中午给您送货,家里没人,请问这会儿在家吗……”

    “前一阵降温的时候,这里冷得都不想待了,”刘杰絮絮地说,“嗨,配送这活儿就是累,行业流动性也大,能做上一两年就不错了。做时间长了,体力跟不上!”这个站点配送的是二环外的区域,附近老房子居多,多数没有电梯只能靠两条腿。“京东搞促销的时候,订单量大,每人一天能送200多件,前两天他们刚经历过,你可以问问他们的感受?”

    “嗨,就是累呗,一天下来都懒得动。”刘杰自问自答地说着。询问别人劳顿疲惫是一种什么感觉,应该就像白痴晋惠帝反问饿死的百姓为何不食肉糜一样二到无地自容吧?

    “站长,我订了一张火车票,帮我用支付一下吧!”刘杰掏出手机帮他处理完订单,我顺势问他:“听说,京东春节期间不打烊,你们怎么安排的?”

    “留三四个人在这儿值班。”去年春节刘杰是站长助理,留下值班,今年依然“高风亮节”要在北京过年了。“北京的春节像空城一样,去年春节送货量不多,今年应该会有所增加。”虽然春节有两天是平时五倍的工资,配送员的保底工资是1200元,“每天多拿200元的钱就相当于多上了五天班罢了。”

    在刘杰眼里,快递、滴滴打车、送餐……都是为懒人诞生的行业。在河北老家,快递行业不如在一线城市这样如鱼得水,“农村几乎家家有车,开车不到2个小时东西都买好了。”不过,越是小地方,对上门派送的认可度越低。但是在大城市里矫情的人也大有人在,有一次一名配送员只因叫了对方的名字便被投诉。“如果名字涉及隐私,写上还不允许叫,是何道理?”刘杰无奈地说。

    每天下午三点左右,配送卡车还会运送一批货物。晚上7点到10点是夜间配送的时间,包裹数量不多,十个人平均分配数件,送完就可以收工了。不过偶尔也会听到奇葩的质问:“这么晚我都睡了,还送过来是什么意思?”所以,配送员只能根据经验,再决定到底是当晚送还是隔天再送。刘杰说,一般一个配送员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跑熟一片区域,当然也包括了解不同收件人的喜好。

    “这个行业对人的体格有要求,一般招聘都是25岁-35岁之间的,岁数太大的人恐怕难以承受这样繁重的体力活儿。”成家的为了养家糊口,单身的为了养活自己,目的都是赚钱。除了保底工资就是靠每件1元-30元不等的绩效。“清淡的时候,每天送七八十件,忙的时候一百来件,搞活动的时候甚至达到二百多件。”

    目前物流行业基本是靠人力配送,近年来,无人机配送的测试也在亚马逊、顺丰、淘宝、京东等大型企业间悄然兴起。刘杰告诉我,无人机配送目前适合在乡村间进行配送,可以减缓配送员跋山涉水的辛劳。但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怎么能允许无人机到处飞?再说也没有停无人机的地方,而且还需要一个高科技人才通过电脑来操控无人机……大城市需要解决的问题挺多,估计未来很长的时间还要依靠人力来配送。”

    未来总有无限的可能。当初谁能想到诺基亚手机最终败给了没有按键的智能手机呢?未来的物流行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谁又能知道呢?也许正如刘杰所说,“这世界变化太快,走一步看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