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引领 推进永康循环经济新发展
为科学评价浙江省永康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制造业产业链延伸、资源深加工及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成效,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浙江省永康市统计局以物质流分析作为研究基础,将数据核算作为研究重点,与高校、研究院合作突破项目难点,建立永康市现代服务型循环经济统计核算调查平台,在全国范围率先建成较为完整的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体系,为全面打造永康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统计引领的作用。
开展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调查
摸清资源的来龙去脉,建立完善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体系。永康市为全面摸清各类原材料资源的来源渠道及下游产品流向,首先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试点工作。2014年7月,永康市统计局与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浙江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建立项目课题组,制定《永康市资源产出率核算课题工作推进计划安排》、《永康市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课题研究方案》、《永康市资源产出率统计调查实施方案》等。通过半年时间,对永康市各类资源的输入总量、输出总量、消费总量等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开展主要资源实物消费量统计调查,分析全市资源产出率,进一步完善资源产出率统计方法和核算方法,将永康市分行业资源消费比例、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列入循环经济核算体系中,来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注重本土实际,确定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调查范围和对象。根据资源产出率统计方法的相关要求,确定本项调查范围在永康全市范围内进行。
体现产业特色,确定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调查的内容。根据国家发改委及浙江省发改委核算要求,资源产出率核算涉及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铝土矿、铅锌矿、镍矿、石灰石、硫铁矿、磷矿、木材、工业用粮等13类物质资源产品。为体现永康产业特色,调查所包括资源品种有:铁矿、铜矿、铝土矿、铅锌矿、镍矿、石灰石、硫铁矿、磷矿、木材、工业用粮等10类物质资源产品,以及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消耗;煤炭、石油、天然气数据资料由日常能源统计报表导入,由调查单位通过网络填报。
实行统一领导,多部门配合的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成立永康市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统计局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二是明确分工,协调配合。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调查工作涉及的资源品种较多,行业较广,需要多个部门之间加强协调配合,共同解决调查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定期研究,分析数据。在开展调查工作的过程中,对填报的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及时开展分析研究,不断完善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的调查方案。
强化层层联动,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调查工作全面铺开。2015年1月16日正式启动,永康市市、乡镇、企业单位层层联动,统计调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本级市统计局负责召集全市6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余家规模以下抽中的工业企业以及建筑业企业进行业务培训,从上到下布置,从下到上进行报送。
做好四环紧扣,确保数据有效可行。一是永康市统计局切实做好报表的布置和培训工作,向企业统计人员认真讲解报表的统计范围、指标含义和各项调查数据的填报要求;各企业及时向永康市统计局专业人员反映企业在报表填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按照调查企业名录收集调查报表,对于没有填报报表的企业,逐个查明原因,说明情况;对于多种经营和多产业活动单位的工业法人单位和有分包行为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加强工作指导,避免漏报或重报。三是按照报表所列审核关系,以及计算机的审核提示,对企业报表进行认真审核,确保没有技术性差错。四是企业严格按照市统计局规定的数据格式和要求上报企业调查报表,及时回应统计机构的查询,及时修改错误数据,及时说明情况,确保数据有效可行。
发挥示范效应,县域资源产出率成功出炉
5月24日,“永康市循环经济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体系”课题论证会如期召开,由国家、省、市三级发改委、统计局,国家循环经济研究院、长三角循环经济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领导专家对“永康市循环经济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体系”课题进行论证。专家组最后形成评审意见,认为“永康市循环经济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体系”课题研究取得了优秀成果:
一是永康市率先开展了县域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体系与网络直报平台的研究开发工作,为县域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提供了第一个完整的范例;
二是永康市建立的县域层面的资源产出率核算体系,为建立国家和省级层面的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和考核评价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是我国首个完整的县级资源产出率核算体系,对推动全国各地区资源产出率核算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围绕永康市资源产出率核算体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模式,对推动永康循环经济工作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同时对其他区域开展相关工作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是我国县域层面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的优秀研究成果。
目前,永康市已经建立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调查平台,实现了数据填报与审核、资源产出率计算发布的智能化。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行,整个调查、上报、核算等工作平稳正常。据核算,2014年永康市资源产出率为5073.3元/吨。
七大应用系统打造两江智慧新区
2013年1月重庆两江新区被住建部批准为智慧城市试点以来,按照市委第四届三次会议“集中展现重庆智慧城市风貌”的要求,以智慧城市试点为契机加快打造现代都市新区,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结合新区实际,委托清华大学同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编制总体规划;二是加强统筹协调,组建了国际化、专业化的技术团队,梳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制定建设计划;三是立足资源共享,成功申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积极构建覆盖便民公共信息平台;四是坚持以点带面,大力推进智慧物流、智慧新城、智慧公租房等重点项目建设;五是加强相关产业招商,下大力气建设云计算产业园,积极培育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产业。
目前,两江新区创建智慧城市的主要着力点包括信息资源整合,智慧新城、智慧公租房、智慧物流等特色项目建设。在国家大力倡导信息消费、信息惠民的大背景下,两江新区也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民生项目建设,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以“解决实际的城市问题”为建设目标,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根据规划,2020年前两江新区将完成投资约160亿元,建成智慧新城、智慧物流、智慧保障房、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规划、智慧建设等七大应用系统,全面提升两江新区发展水平。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享受低碳幸福的“智慧新城”生活
作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两江新区已经形成了以太平洋电信、中国联通、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云计算大数据战略性产业体系。根据规划,两江新区智慧新城将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高新信息技术,全面推进深度互联和信息共享的智能网络体系,依托龙兴总部基地建成低碳、智慧、幸福的新城。
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城市就变成了“堵城”,这着实让上下班的居民变得无比焦虑。居民们向往这样的智慧城市:在准备外出前,能用手机实时查询公交车到站信息、出租车位置信息、所在位置附近的车位信息以及实时路况等综合交通信息,从而提前规划出行方式和出行路线,跟“堵城”说再见。两江新区智慧交通系统通过建立出行综合信息服务、停车信息系统、道路运输信息管理、紧急事件安全管理,提升智能化交通管理水平,保障交通安全通畅,将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其中,出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有针对性地向不同类别的出行者提供交通信息和相关增值信息,并对车辆进行诱导,实现城市路网的最优交通流分布;停车信息系统可以运用先进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时引导驾车者更方便、迅速地寻找车位。
如果不想自驾车,不超过5分钟步行就能找到电瓶车、轨道等清洁能源公共交通车站点;出门只需要带一张卡就可乘坐公交并缴纳生活、医疗、保险费用,甚至可以像U盘一样储存各类信息。两江新区智慧新城考虑建立一个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电瓶车)和轨道交通在内的绿色交通体系。公共交通全部采用清洁能源车,区域内实现500米范围内交通站点100%全覆盖,轨道与公交无缝隙接驳,为实现以低碳、生态交通为主导的生活方式提供可能。
新城还运用智能景观喷滴系统对土壤水分进行了实施监测,自动感知植物水分需求,进行科学浇灌;绿色建筑节能降耗、通风隔热、合理布局的设计,促进了自然通风。合理利用能源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先决条件之一,智慧新城还对城市的工业能耗、建筑能耗、空间开发、资源利用进行全面监测,并通过深层次数据挖掘和分析,专门针对路灯节能、供排水管线传感检测、场地开发、水资源规划利用、区域自然环境等量身打造相应的管理方案,为政府节能减排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城市能源结构优化。
以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提升“智慧公租房”管理水平
“产城一体化”是两江新区发展的方向,是“产业园”和“家园”结合的新模式。由于两江新区外来务工人员及跟随产业吸引而来的高端人才增多,公租房成为两江新区吸引产业人才的亮点工程。
规划提出,通过建立智慧公租房数据库、智慧公租房配租管理系统,实现公租房规划、申报、配租、缴租走向信息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租户对象的基本信息、租住时间、房源情况都将被录入智慧公租房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并与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住户工作、收入、税收关联,避免虚报乱报的现象。
在人员众多的公租房,如何防止不法分子混入混出是关系公租房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问题,公租房家居安防系统可以让居民放宽心。住户室内都装有红外探测器,一旦发现非法进入者,将发出报警信号,之后控制中心的电子棘突会立刻显示哪一栋哪一户哪个房间发生哪种类型的危险情形,并立刻通知保安员到现场处理。不仅如此,公租房还安装了煤气泄漏探测器、消防烟感探头,为公租房居民构筑起一道坚强的安全屏障。
面向多式联运和产业集群,建设“智慧物流”五大系统
两江新区拥有复合型枢纽机场江北国际航空港、内陆开放口岸寸滩港及果园港、渝新欧铁路大通道。规划显示,智慧物流系统将立足两江新区打造长江经济带的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连接欧亚大陆的国际物流平台优势,重点实现以下功能:在机场、港口、保税港区建设电子通关系统,打造内陆开放的智慧门户;围绕渝新欧及铁路货运体系,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和跟踪,促进物流全程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两江现代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融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在交易前,采购商、制造商、供应商可以通过现代供应链管理平台共享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市场变化;智能仓储管理技术则可以根据配送地需求,对库存进行实时、动态控制。物流过程中,手持终端设备可全程跟踪运输状态。将这些市场、交易进行整合,使之高度专业化、规模化,才是所谓的现代智慧物流服务。
两江寸滩保税港区作为重庆市建设全球IT笔电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2015年将形成年产6000万台笔记本电脑的产能。保税港区内5平方公里的电商产业园,是重庆跨境电商发展最火的区域,仅去年就有40家跨境电商企业落地注册。随着笔电基地和跨境电商的深入发展,企业对供应链物流管理服务的要求更高,因此拟构建面向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平台,进行电子标签化和线上动态管理,为企业提供以综合集拼、保税货物存储、国际分拨和国际中转为主的保税服务,以及包括仓储、分拣配送、货物集散、包装、加工等多方面的物流专业服务。
据两江新区建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将以打造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导,增强城市核心功能和城市形态升级,最终实现智慧基础设施高端化、政府服务协同化、城市管理智能化、公共服务网络化、市民生活数字化、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化。(两江新区智慧办供稿)(浙江省永康市统计局局长 周振有)
开展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调查
摸清资源的来龙去脉,建立完善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体系。永康市为全面摸清各类原材料资源的来源渠道及下游产品流向,首先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试点工作。2014年7月,永康市统计局与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浙江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建立项目课题组,制定《永康市资源产出率核算课题工作推进计划安排》、《永康市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课题研究方案》、《永康市资源产出率统计调查实施方案》等。通过半年时间,对永康市各类资源的输入总量、输出总量、消费总量等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开展主要资源实物消费量统计调查,分析全市资源产出率,进一步完善资源产出率统计方法和核算方法,将永康市分行业资源消费比例、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列入循环经济核算体系中,来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注重本土实际,确定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调查范围和对象。根据资源产出率统计方法的相关要求,确定本项调查范围在永康全市范围内进行。
体现产业特色,确定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调查的内容。根据国家发改委及浙江省发改委核算要求,资源产出率核算涉及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铝土矿、铅锌矿、镍矿、石灰石、硫铁矿、磷矿、木材、工业用粮等13类物质资源产品。为体现永康产业特色,调查所包括资源品种有:铁矿、铜矿、铝土矿、铅锌矿、镍矿、石灰石、硫铁矿、磷矿、木材、工业用粮等10类物质资源产品,以及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消耗;煤炭、石油、天然气数据资料由日常能源统计报表导入,由调查单位通过网络填报。
实行统一领导,多部门配合的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成立永康市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统计局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二是明确分工,协调配合。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调查工作涉及的资源品种较多,行业较广,需要多个部门之间加强协调配合,共同解决调查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定期研究,分析数据。在开展调查工作的过程中,对填报的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及时开展分析研究,不断完善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的调查方案。
强化层层联动,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调查工作全面铺开。2015年1月16日正式启动,永康市市、乡镇、企业单位层层联动,统计调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本级市统计局负责召集全市6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余家规模以下抽中的工业企业以及建筑业企业进行业务培训,从上到下布置,从下到上进行报送。
做好四环紧扣,确保数据有效可行。一是永康市统计局切实做好报表的布置和培训工作,向企业统计人员认真讲解报表的统计范围、指标含义和各项调查数据的填报要求;各企业及时向永康市统计局专业人员反映企业在报表填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按照调查企业名录收集调查报表,对于没有填报报表的企业,逐个查明原因,说明情况;对于多种经营和多产业活动单位的工业法人单位和有分包行为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加强工作指导,避免漏报或重报。三是按照报表所列审核关系,以及计算机的审核提示,对企业报表进行认真审核,确保没有技术性差错。四是企业严格按照市统计局规定的数据格式和要求上报企业调查报表,及时回应统计机构的查询,及时修改错误数据,及时说明情况,确保数据有效可行。
发挥示范效应,县域资源产出率成功出炉
5月24日,“永康市循环经济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体系”课题论证会如期召开,由国家、省、市三级发改委、统计局,国家循环经济研究院、长三角循环经济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领导专家对“永康市循环经济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体系”课题进行论证。专家组最后形成评审意见,认为“永康市循环经济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体系”课题研究取得了优秀成果:
一是永康市率先开展了县域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体系与网络直报平台的研究开发工作,为县域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提供了第一个完整的范例;
二是永康市建立的县域层面的资源产出率核算体系,为建立国家和省级层面的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和考核评价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是我国首个完整的县级资源产出率核算体系,对推动全国各地区资源产出率核算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围绕永康市资源产出率核算体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模式,对推动永康循环经济工作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同时对其他区域开展相关工作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是我国县域层面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的优秀研究成果。
目前,永康市已经建立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调查平台,实现了数据填报与审核、资源产出率计算发布的智能化。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行,整个调查、上报、核算等工作平稳正常。据核算,2014年永康市资源产出率为5073.3元/吨。
七大应用系统打造两江智慧新区
2013年1月重庆两江新区被住建部批准为智慧城市试点以来,按照市委第四届三次会议“集中展现重庆智慧城市风貌”的要求,以智慧城市试点为契机加快打造现代都市新区,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结合新区实际,委托清华大学同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编制总体规划;二是加强统筹协调,组建了国际化、专业化的技术团队,梳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制定建设计划;三是立足资源共享,成功申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积极构建覆盖便民公共信息平台;四是坚持以点带面,大力推进智慧物流、智慧新城、智慧公租房等重点项目建设;五是加强相关产业招商,下大力气建设云计算产业园,积极培育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产业。
目前,两江新区创建智慧城市的主要着力点包括信息资源整合,智慧新城、智慧公租房、智慧物流等特色项目建设。在国家大力倡导信息消费、信息惠民的大背景下,两江新区也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民生项目建设,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以“解决实际的城市问题”为建设目标,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根据规划,2020年前两江新区将完成投资约160亿元,建成智慧新城、智慧物流、智慧保障房、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规划、智慧建设等七大应用系统,全面提升两江新区发展水平。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享受低碳幸福的“智慧新城”生活
作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两江新区已经形成了以太平洋电信、中国联通、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云计算大数据战略性产业体系。根据规划,两江新区智慧新城将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高新信息技术,全面推进深度互联和信息共享的智能网络体系,依托龙兴总部基地建成低碳、智慧、幸福的新城。
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城市就变成了“堵城”,这着实让上下班的居民变得无比焦虑。居民们向往这样的智慧城市:在准备外出前,能用手机实时查询公交车到站信息、出租车位置信息、所在位置附近的车位信息以及实时路况等综合交通信息,从而提前规划出行方式和出行路线,跟“堵城”说再见。两江新区智慧交通系统通过建立出行综合信息服务、停车信息系统、道路运输信息管理、紧急事件安全管理,提升智能化交通管理水平,保障交通安全通畅,将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其中,出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有针对性地向不同类别的出行者提供交通信息和相关增值信息,并对车辆进行诱导,实现城市路网的最优交通流分布;停车信息系统可以运用先进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时引导驾车者更方便、迅速地寻找车位。
如果不想自驾车,不超过5分钟步行就能找到电瓶车、轨道等清洁能源公共交通车站点;出门只需要带一张卡就可乘坐公交并缴纳生活、医疗、保险费用,甚至可以像U盘一样储存各类信息。两江新区智慧新城考虑建立一个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电瓶车)和轨道交通在内的绿色交通体系。公共交通全部采用清洁能源车,区域内实现500米范围内交通站点100%全覆盖,轨道与公交无缝隙接驳,为实现以低碳、生态交通为主导的生活方式提供可能。
新城还运用智能景观喷滴系统对土壤水分进行了实施监测,自动感知植物水分需求,进行科学浇灌;绿色建筑节能降耗、通风隔热、合理布局的设计,促进了自然通风。合理利用能源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先决条件之一,智慧新城还对城市的工业能耗、建筑能耗、空间开发、资源利用进行全面监测,并通过深层次数据挖掘和分析,专门针对路灯节能、供排水管线传感检测、场地开发、水资源规划利用、区域自然环境等量身打造相应的管理方案,为政府节能减排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城市能源结构优化。
以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提升“智慧公租房”管理水平
“产城一体化”是两江新区发展的方向,是“产业园”和“家园”结合的新模式。由于两江新区外来务工人员及跟随产业吸引而来的高端人才增多,公租房成为两江新区吸引产业人才的亮点工程。
规划提出,通过建立智慧公租房数据库、智慧公租房配租管理系统,实现公租房规划、申报、配租、缴租走向信息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租户对象的基本信息、租住时间、房源情况都将被录入智慧公租房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并与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住户工作、收入、税收关联,避免虚报乱报的现象。
在人员众多的公租房,如何防止不法分子混入混出是关系公租房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问题,公租房家居安防系统可以让居民放宽心。住户室内都装有红外探测器,一旦发现非法进入者,将发出报警信号,之后控制中心的电子棘突会立刻显示哪一栋哪一户哪个房间发生哪种类型的危险情形,并立刻通知保安员到现场处理。不仅如此,公租房还安装了煤气泄漏探测器、消防烟感探头,为公租房居民构筑起一道坚强的安全屏障。
面向多式联运和产业集群,建设“智慧物流”五大系统
两江新区拥有复合型枢纽机场江北国际航空港、内陆开放口岸寸滩港及果园港、渝新欧铁路大通道。规划显示,智慧物流系统将立足两江新区打造长江经济带的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连接欧亚大陆的国际物流平台优势,重点实现以下功能:在机场、港口、保税港区建设电子通关系统,打造内陆开放的智慧门户;围绕渝新欧及铁路货运体系,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和跟踪,促进物流全程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两江现代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融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在交易前,采购商、制造商、供应商可以通过现代供应链管理平台共享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市场变化;智能仓储管理技术则可以根据配送地需求,对库存进行实时、动态控制。物流过程中,手持终端设备可全程跟踪运输状态。将这些市场、交易进行整合,使之高度专业化、规模化,才是所谓的现代智慧物流服务。
两江寸滩保税港区作为重庆市建设全球IT笔电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2015年将形成年产6000万台笔记本电脑的产能。保税港区内5平方公里的电商产业园,是重庆跨境电商发展最火的区域,仅去年就有40家跨境电商企业落地注册。随着笔电基地和跨境电商的深入发展,企业对供应链物流管理服务的要求更高,因此拟构建面向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平台,进行电子标签化和线上动态管理,为企业提供以综合集拼、保税货物存储、国际分拨和国际中转为主的保税服务,以及包括仓储、分拣配送、货物集散、包装、加工等多方面的物流专业服务。
据两江新区建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将以打造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导,增强城市核心功能和城市形态升级,最终实现智慧基础设施高端化、政府服务协同化、城市管理智能化、公共服务网络化、市民生活数字化、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化。(两江新区智慧办供稿)(浙江省永康市统计局局长 周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