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管有助于新三板健康发展

  本轮牛市行情中,火爆的除了沪深股市还有新三板市场。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启动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经历了酝酿和成长之后于今年持续爆发,投融资额突飞猛进,市场交易也快速升温,三板成指较年初已经翻倍,据今年前4个月的统计,日均成交量已达7亿元,是去年的十多倍。
 
    针对当前资本市场违法、违规现象多发的乱象,证监会在5月集中开展了“2015证监法网专项执法行动”,集中打击证券市场五类违法违规行为,并对相关案件展开调查。
 
    新三板是中国资本市场向纵深健康发展的重要产物,由于在初期发展迅速,出现一些像信息披露、用户选择和交易模式的选择上的偏差都非常正常。而交易方普遍反映的协议转让过程中的差额报价问题,也由新三板市场私下转让的交易方式所决定,做市商制度作为我们国家探索的一种新制度,在推进过程中自然需要逐步完善其规模和规范程度。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证监会从一开始就对大股东、督导商和做市商严格要求是非常正确的做法,要让一颗小树长好,先要防止它长歪,规范化是三板市场迈向规模的第一步。
 
    2014年后,随着新三板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监管的制度、手段和理念都需要依据发展状况而做适当调整,此次证监会主要在横向上提出明确区分行政监管与自律监管,二者既不得相互替代也不得缺位越位,通过健全多种监管方式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在纵向上区分事中和事后监管,在执法过程中坚决打击虚假披露、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此段时间成交火爆,一方面是三板市场自身的制度改革逐步得到了落实,另一方面也是挂牌企业本身发展良好,根据股转系统挂牌公司的年报披露,大量公司2014年实现盈利,盈利面近90%,平均净利润也同比实现增长。在此基础上,整顿新三板违规也需要区分两种不同性质,一类是由于大股东、券商和做市商对新制度还不够熟悉,在信息披露、适当性原则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这一类以发行者教育为主,对首次出错的降低处罚力度。而另一类行为是恶意侵犯其他投资人的利益,这类问题有的已经构成了犯罪,必须严厉打击、严格监管。
 
    从增强竞争力的角度看,新三板市场可以适当降低投资者准入门槛、实现内部分层化建设,而面对证监会的“重拳出击”,新三板还需要强化自身的监管能力、着力完善退市制度。一个无门槛的交易市场,在短时间爆炸式增长后,势必滋长挂牌企业鱼龙混杂的乱象,如果不能对其有效监管,剔除不合格企业,难免会出现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
 
    与此同时,新三板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防止一股独大的资本市场魅影再次出现。目前新三板的挂牌企业中,一股独大问题引人注目,10%的企业只有两个股东,85%的企业股东数在50人以下,如果新三板致力于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在加强市场融资功能、强调做市商制度的基础上,就必须实现股权由集中到分散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