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塞内加尔,西非明珠冉冉升起

大部分国内读者对塞内加尔这个国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一提到该国首都达喀尔,很多人都会表示有所耳闻。没错,大名鼎鼎的“达喀尔汽车拉力赛”,就是从法国巴黎启程,穿越荒凉酷热的撒哈拉沙漠,最终到达塞内加尔达喀尔附近的玫瑰湖。作为世界上最艰苦的专业汽车越野拉力赛,这项“勇敢者的游戏”每年都会吸引全球超过5亿人的目光,达喀尔市也因此四海扬名。

 

达喀尔大西洋岸边的“小巴黎”

 

其实对于塞内加尔乃至整个西非地区的人民来说,达喀尔并不只是拉力赛的终点,而是西非发展较好的国际化大都市,是名副其实的“西非巴黎”,希望之都,淘金之地。不光是塞内加尔本国的年轻人,许多西非经济共同体国家的青年,如马里、几内亚、几内亚比绍等,也纷纷涌入这座城市,渴望着在这座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中寻得一份工作,享受都市文明带来的便捷。

 

作为法属西非的首府,达喀尔是发展较早的城市,是连接西非与欧洲的航空、海运枢纽。达喀尔还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水、电、道路情况在西非各国首屈一指。塞内加尔国家政局稳定,从未发生过军事政变,在战乱频发的西非实属罕见,其社会安定,教育、医疗、文化设施齐全。达喀尔大学更是西非第一所现代化大学,目前拥有8万名学生,是整个西非地区的教育中心。

 

走在达喀尔的大街上,可以同时感到蓬勃的活力和舒适的静逸。说它充满活力,是这里拥有着一切大城市拥有的东西——熙熙攘攘的私家车流、衬衣笔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周末也照常营业的超市、高档奢华的购物中心、铺天盖地的巨型广告⋯⋯说它舒适静逸,是这里的人们秉承着黑非洲的传统——乐观、开朗、做事情不紧不慢,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人们喜欢三五成群地聚在大树下,喝咖啡、喝茶、聊天、听音乐,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凉爽和闲适。在海滨大道上,无论旭日初升,或是夕阳西下,都有许多当地人在跑步,步速也是不紧不慢的,仿佛是在与温和的海风窃窃私语。

 

每年有许多的西方游客来塞内加尔度假,他们看重的是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舒适的气候和相对完善的旅游设施。这里有壮丽的大西洋海岸线、世界文化遗产——戈雷岛、粉红色的“玫瑰湖”,以及遍布街头小巷浓郁的西非文化风情。目前,中塞两国已签署旅游谅解备忘录,重点解决制约两国旅游交流的通航和签证等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国人能够踏上这片热情与安逸并存的土地,在这“世界的最西端”留下美好的记忆。

 

埃博拉难挡西非明珠的振兴步伐

 

目前,埃博拉病毒仍在西非大地上肆虐,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的疫情仍较为严重。塞内加尔政府对疫情极为重视,在今年5月疫情刚刚爆发时,就封锁了与疫情严重邻国的边境。同时,积极在国内宣传预防埃博拉的知识,在学校、机场、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区进行发热检测,在达喀尔等城市开展城市清洁运动等措施,多管齐下,确保公共安全。1018日,世卫组织宣布,塞内加尔埃博拉疫情结束。

 

但是,作为西非地区主要的交通枢纽,埃博拉疫情对塞内加尔经济仍然造成了一定影响。以华人商铺集中、主营服装鞋帽的达喀尔“百年大街”为例,今年“宰牲节”前的生意不如往年好。因为边境管控,航班和陆路交通受阻,许多周边国家的商人不便来达喀尔进货,很多商家损失一半的客户。当地人也由于埃博拉疫情影响,普遍收入不如往年,所以今年购物时较为“精打细算”,不似往年一样“一掷千金”。在达喀尔港,往日货轮往来频繁、充满喧嚣的码头显得较为冷清。来港货轮的减少也使很多青年失去了扛包挣钱的机会,使他们的生活受到了一定影响。

 

好在目前疫情正在逐步平息,塞内加尔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2012年,马基·萨勒总统上台后,整合了多个战略规划内容,制定了塞内加尔振兴计划发展(PSE)。该计划斥资99880亿西非法郎(约合200亿美元),旨在提高发展速度,发展生产性产业,减少对外依赖,将未来10年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至2035年使塞步入新兴国家行列。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目的是全面提升塞内加尔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塞国举国上下都对此项目的进展非常重视,目前优先实施项目为农业、旅游、农产品加工、矿业、基础实施建设等。

 

与非洲其他国家相比,塞内加尔并不是典型的资源输出国。近3年来,塞内加尔加大对矿业投入,塞约投入了50亿美元开发矿业。目前,矿业收入已占出口收入20%,且存在极大上升空间。塞矿业局长表示,塞振兴计划至2020年将实现年产铁矿1500-2000万吨、磷矿250万吨、磷酸盐300万吨和黄金17吨目标。为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塞已着手修改矿业法。同时,塞政府也加大对稀有金属锌、钛的勘探和开发,使塞成为世界主要锌和钛生产国。今年10月,英国公司又宣布在塞内加尔近海发现了石油,这无疑将为塞内加尔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塞内加尔追求振兴的过程中,总是能见到中国同胞的身影。中国援建的国家大剧院、黑非洲文明博物馆、体育场、高速公路、儿童医院⋯⋯中国进口的服装、手机、公交车⋯⋯中国人开的餐厅、商店。在这片西非土地上,黄皮肤黑头发已不再陌生,“你好”、“谢谢”之声也总能在耳畔响起。行动重于语言,中国是塞内加尔患难与共的朋友,也是值得信赖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