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美绿水青山 做大金山银山 ——“两山论”提出十五周年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两山论”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既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15年来,“两山论”显示出持久的理论生命力、强大的实践引领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山论”在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丰富与完善,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引领我们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学好用好“两山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开掘金山银山“价值”,就一定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全面小康成果更实、成色更足、质量更高,让伟大祖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节选自《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生态文明之光照耀美丽中国
■ 新华社记者 董 峻 王俊禄 高 敬 胡 璐
盛夏的余村,绿意正浓,游人不断,一派江南好风光。
2005年8月15日,在这个普通的浙北小山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重要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5年的绿色发展实践,生动诠释这一论断的深刻内涵。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一幅新时代的绿色画卷正在美丽中国恢弘铺展!
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两山”理念指引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变革
余村春林山庄里,主人潘春林最近每天都忙个脚朝天——要为络绎不绝的游客准备足够的土菜食材:笋干、土鸡、咸肉⋯⋯基本都是村里的特产。
“我以前是石矿的一名拖拉机手,矿山关闭后办起了村里最早的民宿,收入增加几十倍不说,推开门就是满山满眼的绿色,让人身心舒畅。”忆及往昔,他既得意自己很早就“吃螃蟹”搞起民宿,也很欣慰当年村里把矿山都关停了。
余村地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2005年前这里水泥厂、采石场遍布,漫天灰尘迷人眼。今天,余村已成为人气很旺的4A级景区。被拆迁的水泥厂旧址复垦后变身五彩田园,村里流转的500多亩土地成为油菜花田、荷花藕塘,四季皆有景。
4个多月前,潘春林见到了重访余村的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再次深刻指出:“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许多干部群众仍清晰记得,15年前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考察,当得知村里关闭矿区、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后高度评价说:“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
在余村,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他在随后发表的“之江新语”专栏文章《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中阐释道:“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短短10个字,闪耀着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深邃思考——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
⋯⋯
党的十八大以来,祖国的山山水水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情怀。
看山,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秦岭深处,察看自然生态,叮嘱当地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赴祁连山考察生态环境修复成果,要求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眺望巍巍贺兰山,提出要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
看水,习近平总书记两赴长江流域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推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沿江省市的共识;心系黄河,曾一个月时间内连续考察黄河岸边的甘肃、河南两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
在内蒙古阿尔山林区、云南洱海湖畔、黑龙江黑瞎子岛、山西汾河岸边⋯⋯
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印在祖国大地,身体力行持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宣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更进一步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写入党章,对全党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近年来,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税法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更加完善。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相继出台,尤其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建立,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生根开花。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从2012年国内第一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流域拉开至今,生态补偿机制已经在甘肃、重庆、京津冀地区等多地开展,好山水、好生态成了“有价之宝”。而不久前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第一支国家级投资基金——总规模885亿元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正式设立,则为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体系再添新翼,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等环境经济政策更加丰富,不断激发企业治污的内生动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既是余村蝶变之道,更是中国经济优化发展的一个成功经验。从小村首提到省域实践、再到成为指引整个国家前进方向的新发展理念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这一理念正引领中国广袤大地发生深刻变化。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以切实行动推动中国坚定走上生态文明之路
富春江,流贯浙江中部桐庐、富阳两县区。两岸山色秀丽,江水清碧见底,民居点缀其间,绮丽风光自古有名。然而,富阳区曾有个“地标”大煞风景:江边3根120米高的烟囱一字排开——这是一家热电厂的标志性建筑。
富阳是“造纸之乡”。20多年前,3个造纸工业园区陆续涌现。一位造纸厂老板说:“效益好的时候,造纸就像印钱。”热电厂就是为满足当地造纸工业用热需求而建。
腰包鼓了,但人们的生活质量却因环境污染而大打折扣。在一度有40多家造纸厂的大源镇,村民们回忆说,十几年前的河水既黑又臭,鱼虾绝迹。一到夏天,沿河村庄更是恶臭弥漫,老人们不得不像候鸟一样迁徙到外地的子女家。
“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赴外地考察时就发出警示。
彼时,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进入了高强度频发阶段。“这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2013年4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有关方面有必要采取一次有重点、有力度、有成效的环境整治行动,在这方面也要搞顶层设计。
4个多月后,“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国家。
2015年,“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
2016年,“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
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向污染发起总攻。习近平总书记为之鼓劲——“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为了让蓝天重现,河北向积攒多年的家底开刀。“高炉被拆,就像自己的一条胳膊被截了肢。”钢铁大县武安一家民营钢铁厂老板说,“但是不断,整条命怕都保不住!”2013年以来,河北全省累计压减钢铁产能超1.5亿吨,大量玻璃、煤炭、水泥等产能退出,数百家企业退城搬迁。
为了让青山永驻,山东威海的夏春亭带领员工“修山”,拉土回填、修建隧道、恢复植被,在开采最严重的区域修筑塘坝,一干就是十多年。昔日遍体鳞伤的矿山变成华夏城景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这里的生态修复项目时,对通过生态修复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致富的做法给予肯定。
为了让碧水荡漾,经济特区深圳打响治水提质攻坚战。73岁的居民黄耀棠回忆说,以前的茅洲河水“比墨水还黑,比石油还稠”。2016年起深圳以绣花功夫推进雨污分流、源头治理,居民们发现“茅洲河变清变美了,不时还有白鹭飞过”。如今,当地告别散乱污、拥抱高精尖,河畔的全至科技创新园进驻科技企业180多家,年产值达80亿元。
富春江畔,富阳也痛下决心实施多轮造纸业整治,腾退造纸及关联企业1000多家。热电厂也完成了历史使命,被当地人戏称是“三支清香”的烟囱于去年10月启动拆除。
如今的富阳,在老产业腾退转型后的旧址上,一座吸引了一批高技术企业的富春湾新城正在拔地而起。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正在绘就。
抛弃先污染后治理老路、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对一个企业、一座城市来说是艰难的挑战,对中国经济来说更是必须跨越的一道关口。
这道关口,我们正步履坚定地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更加协调。去年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基础上,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实现3.2%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恢复增长。中国在坚持绿色发展上表现出的远见和定力,为全球疫后经济复苏和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迈向新境界
立秋已过,秋粮丰收在望。在吉林省梨树县泉眼沟村的地里,一望无际的玉米刚刚结穗,正是形成产量的关键农时。种粮大户张文迪正忙着田间管理。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对黑土地保护提出明确要求。张文迪很激动:“粮食是国家的根基。黑土地就是我们种粮人的根基。”
张文迪承包了420公顷玉米地。这几年他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应用了免耕技术,秋天把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来年春天用免耕播种机直接播种,既减少了土壤风蚀和水蚀,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几十年过度使用导致的地力衰竭问题开始有了改观。张文迪笑着说:“今年的玉米长势可好了!”
梨树向北约700公里,黑龙江伊春市的旧貌也换了新颜。
这里位于小兴安岭腹地,曾经一木独大。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这座林城探索向生态宜居城市转变,森林旅游成为经济新引擎。
400万公顷森林、40万公顷湿地、700多条河流、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万个以上⋯⋯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伊春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也让守着绿水青山的老百姓吃上了生态饭、过上了好日子。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一场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放眼全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一块块生态环境的短板正在补上,一个个阻碍绿色发展的体制和制度坚冰正在消融。
——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完成造林约7.8亿亩,生态红利不断显现,绿色版图持续扩大。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在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一条条江河、一个个湖泊有了专属守护者,一大批民间河长、湖长踊跃上岗⋯⋯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母亲河,习近平总书记时时牵挂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他谆谆告诫:“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开药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又为治理黄河指点要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大河奔流,浩浩荡荡。如今,长江之病渐消,江豚频现,鱼翔浅底。沿黄省份也大步迈向更广阔的发展之路。大江南北的人们用汗水浇灌和培育着共同的绿色家园。
全民义务植树如火如荼展开,“互联网+义务植树”等形式不断创新。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亲手种下一株株树苗,把绿色播种在大地上、播种在孩子心里。在北京、上海等地,垃圾分类成为人们追赶的新风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共享单车出行,购物时挂在肩头的自备购物袋则成为一抹流行色。
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中国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成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最近连续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士奖”分别颁给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蚂蚁森林”项目,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的广泛认可,彰显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中国担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妙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说,世界应与中国一道,坚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下定决心改善环境。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14亿中国人正以久久为功的精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子孙后代呵护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两山”理念引领绿色发展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牛 瑾
关停矿山使村集体收入大幅缩水,是继续开采资源发展经济还是坚定保护生态谋划未来?15年前,浙江安吉余村走到了“十字路口”。今天,余村乡村旅游有声有色,“借景生财”成为现实,经济与生态实现双赢令人欣喜。
余村是我国绿色发展的缩影,深刻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思想伟力。正因如此,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理论研讨会于浙江安吉召开,更显意义重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既有经验的总结提炼,又有未来的创新探索,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两山”理念进行了深入探讨。
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王炳林表示,“两山”理念是回应当代实践问题的思想成果,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回应了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性问题,体现了高度的历史自觉性、现实紧迫性、时代前瞻性,将指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两山’理念,以朴实的语言科学揭示了自然的价值存在,明确自然创造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学立论,不仅明确认可自然的价值存在,也从民生福祉的视角,确认自然是构成价值的重要来源,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家华说。
一段时间内,一些地方要么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么片面追求环保、干脆不搞经济发展,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作了单项选择。“‘两山’理念,提出发展与保护相协调是有实现途径的,即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建军表示,经济生态化,必须转变原有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依托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循环生产方式落地生根;而突出“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发展相关产业,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则是生态经济化的主要方式。
“两山”理念改变了中国,也影响着世界。“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共识,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有利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机制构建,在处理生态与经济的关系上有利于促进全球共同走绿色发展之路,这样的‘两山’理念对于推动全球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说。
理念最大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践行“两山”理念,关键是要转化为行动、激发出合力。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任务和重大实践。”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近年来,我国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有成绩更有差距,“做好战略设计、提高实现机制‘融合性’,加强制度供给、提高实现通道‘灵活性’,夯实科学支撑、提高转化能力‘有效性’,创新制度政策、提高实现渠道‘多样性’,在这四个方面有所为,才能缩小差距”。
如何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浙江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表示,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打出生态环境整治组合拳、全面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全域推进大花园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改革……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作风,不断深化实践探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浙江要在践行“两山”理念上有新作为新贡献,努力成为生态富民、绿色发展的样板地。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离不开有力的制度保障。浙江湖州市委书记马晓晖介绍,湖州坚持立法、标准、体制“三位一体”,着力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把践行“两山”理念的基础打得更加牢靠。
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实践探索永无止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道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命题。解题过程中,引领绿色发展的探索还会继续,共建美丽中国的故事还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