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玲:做精耕细作融媒体营销的匠人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2012年的微博,2013年的微信,2015年的知乎,2016年的直播……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新媒体的发展创新了新闻传播方式,重构了新闻传播格局,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引领传统传媒出版行业走向新媒体融合发展值得每位媒体人深入思考。

 
    任艳玲,70后的资深媒体人,1998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师范专业,曾任北京艺林名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创始人)10余年,是国内第一批民营出版人,集媒体内容定位策划、编辑、发行、广告运营全产业链输出的平面媒体行业佼佼者。2009年创办知名时尚媒体《尚嘉》杂志。现任北京天海京视传媒有限公司(京视网)运营副总编辑,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传媒出版行业的资深人士,任艳玲带领团队始终保持着“匠人之心”,在中国传媒业深刻变革的过程中华丽转身,成为新媒体行业的领航者,同时,为中国媒体“走出去”造船出海。
 
    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不断融合发展。伴随着信息化的潮流,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内容形式的变化、传播渠道的涌现,市场竞争环境愈演愈烈。但在从业21年的任艳玲看来,解决方案永远比问题多,机遇永远比挑战多,所以积极应对,运用技术的更迭结合创新思维的输出,才能一直走在传媒出版行业转型发展的前沿。
 
    抓住机遇,扎根传媒事业
 
    2000年因工作需要,任艳玲初次跑遍了全国40多个城市,最后踏上了北漂的征程、出任《吉林科技报》周末版驻京办事处主任,负责全北京并辐射全国发行广告业务,也为她后来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她的稳扎稳打客户发展、协调和管理,《吉林科技报》周末版遍布了祖国大江南北,成为国内第一批知名民营刊物的典范,足见她的能力出类拔萃。如今多年的传媒事业工作见证了任艳玲成长为中国最优质的内容提供者和品牌策划人,同样也是奋战在中国传媒传播第一线的金牌企业运营管理者。
 
    “进入21世纪,不断涌现的一些新面孔提示着我,蛰伏已久的传媒业迎来了全新发展时机,我意识到中国传媒业即将变成前景诱人的新兴市场。”任艳玲说道。
 
    嗅觉敏锐的任艳玲马上捕捉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她创办了北京艺林名州文化传播公司,全面负责公司战略发展规划,财务、行政、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全产业链管理,并统筹公司品牌建设及维护、市场策划推广以及公司职能部门整体运营。期间,任艳玲创办了风靡时尚圈的正能量时尚媒体《尚嘉》杂志,以《尚嘉》为平台,摸索时尚前沿,探寻人物背后的故事,备受业内人士青睐。
 
    任艳玲用实力将北京艺林名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成长,定格在一个个闪光的数字:完成1报5刊的市场定位、编辑策划、发行监管、广告市场运营;完成与多家报社深度合作,广告销售代理以及全国50余家平面媒体的合作事项,全国200多家地级市报纸、期刊发行商合作维护;2003年实现200万元的销售额,纯利润高达30多万元,杂志目前市值估价逾1000万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中国传媒市场也发生着不可察觉的变化。任艳玲很快便注意到传媒市场的这种新变化,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手机端的内容传播将会产生巨大的市场空间。
 
    坚守优质传播第一线
 
    自2013年以来,任艳玲一直担任北京天海京视传媒有限公司的运营副总编,负责协助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公司职能部门整体运营、市场营销全产业链管理,统筹京视网品牌建设及维护。
 
    “源自首都的声音”“不炒作刷流量”“传播正能量”,这是任艳玲为京视网贴上的标语,吸引了来自同行业以及许多企事业、商会协会的精诚合作。短短两年多时间,京视网便于2015年12月8日正式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成功。这也是目前国内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传媒企业和商会联合打造的互联网平台。
 
    2017年,京视网手机台随着5G时代的来临而被隆重推出,借助精准的后台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大型活动在手机端直播、点播,在增加广告收入的同时,还衍生出完整的京视传媒产业价值链。
 
    可以说,京视网以及手机平台的开疆拓土离不开任艳玲的辛勤付出。她先后完成与各大主流媒体50多家、200多家行业企业商业协会的深度合作;招募广告销售代理商100多家,协助完成10000家以上会员合作服务工作。
 
    在产品管理领域,任艳玲也有亮眼成绩,她负责京视网手机台100个频道的内容评审、广告商合作谈判、大型商务直播活动的策划与全程监督执行,以及所有商会协会企业的宣传推广活动和文案评审,高水准的文案水平和娴熟的项目策划能力为京视网手机台赢得了一批稳定的优质合作伙伴。
 
    目前,在任艳玲的主导下,京视网手机台正致力打造成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新媒体。2018年10月6日,参与组织策划大型活动“第四节中华家谱展”,并亲自现场主持面向全世界直播,达到上百万人观看,将京视网手机台推向了一个流量的高峰。随后,活动在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继续发酵,将中华传统文化以新媒体形式广为传播。
 
    “中国文化‘走出去’绝不是一句口号,我们传媒人任重而道远。未来,我们会尝试继续将更多弘扬中国文化精髓的活动传播到海外,同时也向中国读者传递优秀的国际文化理念。”当提及京视网在海外市场发展的远景目标时,任艳玲眼望远方,坚定地说道。